中华易经网

朱邦復著《易經明道錄》繁体版卷一:序

飲水思源,本書之能出版,不得不再向臺東葉隆雄先生致謝。古往今來,千里馬多不勝數,而伯樂卻僅一人。葉隆雄賢伉儷與我素昧生平,竟慨然將其座落於都蘭山下的別墅借住。近兩年來,我率同**,閉門耕讀,不僅鮮與外界往來,也從未與居停交際應酬,葉先生伉儷全不以為忤。 有人謂,此小惠也,豈不見大德之士捐資億萬,興辦福利之壯舉焉?夫水之為水,可拯救饑渴於大漠荒原,可灌注名園以踵事增華。時人獨鍾ABCD,輕忽之乎也者,為博美人一粲,黃金千鎰無悔;今中華文化面臨存亡,竟然一縷甘霖難得。 二十年前,全盤西化之信仰者,鹹認資訊時代的到來,中文勢將被淘汰。曾幾何時,中文電腦已成為時代的寵兒。如今功利主義的崇拜者,將中文電腦視為牟利之本,我則以之作為文字處理的工具,工具既得,自當進而為文化奮戰也。 唯不幸者,我生於「樂將杭州做汴京」的時代,除了國號不能更名為「金」,實則連山川大地皆已鍍金殆盡。在以往,封建統治者為了政權的安定,還要以文化的傳承粉飾太平。在今日,人民為主,人心唯金是問,金沙江早已泛濫成災矣。 我抗金難勝,既不甘「降金」,卻又「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若非葉隆雄賢伉儷適時伸出援手,我早已「乘桴浮於海」去了。 寄居蟹尚有待潮水之助,在臺灣恩益禧公司總經理松井隆先生以及研發部經理白惠方大力支援下,一項技術轉移的計劃,使得我們在兩年之內,生計無虞。加上曾為詮腦公司設計掌上型電腦,也小有進益,遂得以安心從事研究工作。 為此,我交出了一份成績單,除了中文字庫及自然語言外,計出版了《老子止笑譚》、《智慧之旅》第一、二集,以及這本《易經明道錄》。在明年之前,計劃中還要出版《智慧之旅》第三集有關中文電腦的史實,以及《巴西狂歡節》、《東尼、東尼》、《易理探微》、《新易》及《智慧學九論》等書。 在電腦技術上,將是**們出道的時機了,封家麒的手寫辨識、印刷文字辨識等系列產品即將問世。王傳宏的動態資料庫、全文索引、學習系統也將出爐。明年也將是自然語言與多媒體結合的關鍵,如果成功了,即將大規模地從事「介面文化」的工作。那是利用電腦工具,將書籍中之文字資料,轉換為視聽訊息的影像,可作為原始資料、格式資料,也可轉成電子書籍、錄影節目等產品。 《道德經》與《易經》,是中華文化上兩顆明亮的鑽石,前者揭櫫人性與自然的互動真相,後者闡明宇宙時空的結構。真正懂《道德經》的人,也就是實信的人,而唯一証明其「懂」、「信」的驗証標準,就是其生活的方式。也就是說,真懂《道德經》的人,一定是身體實踐。否則口中把《道德經》倒背如流,而生活行為則與所知大相逕庭,那麼,《道德經》祇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知識」而已。 懂《道德經》者如斯,懂《易經》者更屬鳳毛鱗角,連大聖人孔老夫子都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偏偏坊間書店中,易經叢書是道道地地的汗牛充棟,人人都以易談易,反正大眾都自認不懂,究竟誰懂,也就不重要了。 因此,被歷代中國知識份子視為群經之首的《易經》,也就成了當今印刷術昌盛的明証。君不見稍具規模的書店中,都有「易經專櫃」,其中有文、有圖,更有圖文並茂者。其內容都已經「白話」化,甚至於力求「兒童」化。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大陸近年來掀起了一股「研易風」,據說大約有一千多萬人,捲入其中。 表面上看來,這種易經熱是文化的契機,我卻認為,若不能將這股力量導之於正,則又將是文化上的災難。因為大陸的研易之風,很可能係一種心理苦悶的發洩。在數年前有位邵偉華先生以易蔔出名,也有一些人因而獲利。中共本以群眾運動起家,加上人多,很容易聚息成風,言者無意而聽者深信,三三兩兩、口口相傳就成了力量。前一陣子的功夫熱、特異功能熱,以及目前的易經熱,無不如此。 功夫也好,特異功能也好,信或不信,對中華文化並無損益。《易經》則不然,古人推崇為「天人之道」、「宇宙的真理」,今人卻在矇然無知的狀況下冒然投入。尤其是幾十年的文化斷層後,年輕人的古文基礎薄弱,對儒家思想以及天數象術等,幾乎一無所知之下,怎能期望在沙漠之中,立即開出一片新綠? 《易經》之珍貴,在於四端:一為儒家倫理的理論基礎,其道統由文王、周公、孔子一脈相傳,至程頤、朱熹發《周易》為理學之源。而今儒學不興,倫理淪喪,在崇尚權勢實利之大環境下,若干大陸出版之「白話易經」,無一不是冠以科學之名而大作文字遊戲,完全喪失了《易經》的內涵。 其次,《易經》是象術之總匯。上自黃帝以迄春秋時期之鬼穀子,下至孔明、邵康節、劉伯溫等,無不以易象作為知過去、測未來的工具。然在中華文化中,「山醫命相蔔」五術,往往受到儒教正統主流的排斥,五術之信仰者,始終只能終了山林,而難登堂奧。 第三項,則是易卦的分類法則,易是以陰陽兩種觀念,作相對的二元分類。過去沒有資訊處理的觀念,前人往往忽視了分類的重要性,以致於二元分類始終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德國的萊布尼茲發明了二進位法。(據他所言,此觀念是來自《易經》的啟示)。今日的電腦,就是利用二進位理論,以機械或電子的開與關兩種功能而實現的。 最後一項,則是思維理論的闡揚。眾所週知,中國人是一個很實際的民族,重實務而輕理論。幾千年來,中國的「讀書人」(有別於科舉中人)所讀的書中,就少不了《易經》。實際上,《易經》是「水準思維」以及「垂直思維」的範本(兩種思維方式之總和,即為「抽象思維」)。儒家義理可以說是水準思維,而在象數及分類的應用上,則相當於垂直思維。所以凡是通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飲水思源,本書之能出版,不得不再向臺東葉隆雄先生致謝。古往今來,千里馬多不勝數,而伯樂卻僅一人。葉隆雄賢伉儷與我素昧生平,竟慨然將其座落於都蘭山下的別墅借住。近兩年來,我率同**,閉門耕讀,不僅鮮與外界往來,也從未與居停交際應酬,葉先生伉儷全不以為忤。

有人謂,此小惠也,豈不見大德之士捐資億萬,興辦福利之壯舉焉?夫水之為水,可拯救饑渴於大漠荒原,可灌注名園以踵事增華。時人獨鍾ABCD,輕忽之乎也者,為博美人一粲,黃金千鎰無悔;今中華文化面臨存亡,竟然一縷甘霖難得。

二十年前,全盤西化之信仰者,鹹認資訊時代的到來,中文勢將被淘汰。曾幾何時,中文電腦已成為時代的寵兒。如今功利主義的崇拜者,將中文電腦視為牟利之本,我則以之作為文字處理的工具,工具既得,自當進而為文化奮戰也。

唯不幸者,我生於「樂將杭州做汴京」的時代,除了國號不能更名為「金」,實則連山川大地皆已鍍金殆盡。在以往,封建統治者為了政權的安定,還要以文化的傳承粉飾太平。在今日,人民為主,人心唯金是問,金沙江早已泛濫成災矣。

我抗金難勝,既不甘「降金」,卻又「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若非葉隆雄賢伉儷適時伸出援手,我早已「乘桴浮於海」去了。

寄居蟹尚有待潮水之助,在臺灣恩益禧公司總經理松井隆先生以及研發部經理白惠方大力支援下,一項技術轉移的計劃,使得我們在兩年之內,生計無虞。加上曾為詮腦公司設計掌上型電腦,也小有進益,遂得以安心從事研究工作。

為此,我交出了一份成績單,除了中文字庫及自然語言外,計出版了《老子止笑譚》、《智慧之旅》第一、二集,以及這本《易經明道錄》。在明年之前,計劃中還要出版《智慧之旅》第三集有關中文電腦的史實,以及《巴西狂歡節》、《東尼、東尼》、《易理探微》、《新易》及《智慧學九論》等書。

在電腦技術上,將是**們出道的時機了,封家麒的手寫辨識、印刷文字辨識等系列產品即將問世。王傳宏的動態資料庫、全文索引、學習系統也將出爐。明年也將是自然語言與多媒體結合的關鍵,如果成功了,即將大規模地從事「介面文化」的工作。那是利用電腦工具,將書籍中之文字資料,轉換為視聽訊息的影像,可作為原始資料、格式資料,也可轉成電子書籍、錄影節目等產品。

《道德經》與《易經》,是中華文化上兩顆明亮的鑽石,前者揭櫫人性與自然的互動真相,後者闡明宇宙時空的結構。真正懂《道德經》的人,也就是實信的人,而唯一証明其「懂」、「信」的驗証標準,就是其生活的方式。也就是說,真懂《道德經》的人,一定是身體實踐。否則口中把《道德經》倒背如流,而生活行為則與所知大相逕庭,那麼,《道德經》祇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知識」而已。

懂《道德經》者如斯,懂《易經》者更屬鳳毛鱗角,連大聖人孔老夫子都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偏偏坊間書店中,易經叢書是道道地地的汗牛充棟,人人都以易談易,反正大眾都自認不懂,究竟誰懂,也就不重要了。

因此,被歷代中國知識份子視為群經之首的《易經》,也就成了當今印刷術昌盛的明証。君不見稍具規模的書店中,都有「易經專櫃」,其中有文、有圖,更有圖文並茂者。其內容都已經「白話」化,甚至於力求「兒童」化。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大陸近年來掀起了一股「研易風」,據說大約有一千多萬人,捲入其中。

表面上看來,這種易經熱是文化的契機,我卻認為,若不能將這股力量導之於正,則又將是文化上的災難。因為大陸的研易之風,很可能係一種心理苦悶的發洩。在數年前有位邵偉華先生以易蔔出名,也有一些人因而獲利。中共本以群眾運動起家,加上人多,很容易聚息成風,言者無意而聽者深信,三三兩兩、口口相傳就成了力量。前一陣子的功夫熱、特異功能熱,以及目前的易經熱,無不如此。

功夫也好,特異功能也好,信或不信,對中華文化並無損益。《易經》則不然,古人推崇為「天人之道」、「宇宙的真理」,今人卻在矇然無知的狀況下冒然投入。尤其是幾十年的文化斷層後,年輕人的古文基礎薄弱,對儒家思想以及天數象術等,幾乎一無所知之下,怎能期望在沙漠之中,立即開出一片新綠?

《易經》之珍貴,在於四端:一為儒家倫理的理論基礎,其道統由文王、周公、孔子一脈相傳,至程頤、朱熹發《周易》為理學之源。而今儒學不興,倫理淪喪,在崇尚權勢實利之大環境下,若干大陸出版之「白話易經」,無一不是冠以科學之名而大作文字遊戲,完全喪失了《易經》的內涵。

其次,《易經》是象術之總匯。上自黃帝以迄春秋時期之鬼穀子,下至孔明、邵康節、劉伯溫等,無不以易象作為知過去、測未來的工具。然在中華文化中,「山醫命相蔔」五術,往往受到儒教正統主流的排斥,五術之信仰者,始終只能終了山林,而難登堂奧。

第三項,則是易卦的分類法則,易是以陰陽兩種觀念,作相對的二元分類。過去沒有資訊處理的觀念,前人往往忽視了分類的重要性,以致於二元分類始終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德國的萊布尼茲發明了二進位法。(據他所言,此觀念是來自《易經》的啟示)。今日的電腦,就是利用二進位理論,以機械或電子的開與關兩種功能而實現的。

最後一項,則是思維理論的闡揚。眾所週知,中國人是一個很實際的民族,重實務而輕理論。幾千年來,中國的「讀書人」(有別於科舉中人)所讀的書中,就少不了《易經》。實際上,《易經》是「水準思維」以及「垂直思維」的範本(兩種思維方式之總和,即為「抽象思維」)。儒家義理可以說是水準思維,而在象數及分類的應用上,則相當於垂直思維。所以凡是通曉《易經》的讀書人,在中國歷史上,經常是屬於神話式的傳奇人物,任何能掌握抽象思維訣竅的人,當然能夠超凡入聖。

我曾赴大陸教學三載,深知其人多勢眾,發展之潛力無限。但是,由量變到質變,有其必然的過程,尤其是在思維上,人們觀念的形成,是與心理的自由度成正比。大陸在國家穩定的優先要求下,思想箝制必不能輕廢,否則一放必亂,一亂必亡。所以,此時之「易經熱」,在缺乏全盤的認知下,很可能的社會導向,一為占卜的迷信成習,使得政府不得不介入。再則為一味崇古非今,產生社會的異化,最後必然也以政府的介入為終。

電腦所採用的資料結構,來自《易經》的二進位分類,我在「自然語言」的研究中,也發現了中國文字本身,與易象的原理不謀而合。這正是「溝通介面」的基本理念,在以有限表達無限的條件下,必須以簡馭繁,分層定義。相信對初民而言,易象與文字必有相當密切的淵源,後來因為應用的方式不同,才分道揚鑣。

為此,我將《易經》列入研究的計劃中,唯因時間不敷分配,一直拖到今年初,才陸續寫了些有關時空結構的理論。並為了求証,特由**王傳宏把「占卜」寫成電腦程式,開始大量收集資料,以便進行統計分析。

待至《老子止笑譚》一書出版後,在教學時的確方便了不少。但為了解釋書中引用的《易經》卦、爻辭,不得不事先準備。以往我個人對《易經》的義理部份,雖然略知一二,總以為時機未到,不如敬而遠之。現在到了用時,才發現爻辭不僅晦澀難懂,而且其象數的表徵,並不如想像中的嚴謹、完整。

為此,我下定決心,由四月初起,提前開始向《易經》挑戰。如果《易經》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包袱,到了該淘汰的時候,任誰都保留不了。反過來說,如果《易經》真是人智與時空的介面,那麼當仁不讓,我當盡力為往聖繼絕學才是。

我原擬將前述四端全部整理成冊,大約有四十萬字。時報出版社則建議,每冊以十餘萬字為宜。遂將原書分為三冊,本書為第一冊,專論《易經》的義理,也就是「《易經》所說的是什麼」。然而,真正重要的是「為什麼《易經》要這樣說」,本書特別以來知德夫子的「易象」為引,以此闡釋「易理」。姑不論《易經》與真理的關係,也不論《易經》的說法是否正確,本書僅站在客觀的立場,以科學探討的精神,將先聖先賢的見解,先整理出一個頭緒來,故本書特名為《易經明道錄》。

至於二至四項與占卜有關的術數,我在深究之下,發覺茲事體大。因為易占不同於其他的星象算命,它是一種在隨機介面上,截取時空係數的技術。如果這種技術只是迷信,我極樂意著書以為見証,並把全部資料公開。但是萬一易占不是迷信,而的確是一支通往時間秘道的鑰匙,這種技術能夠公開嗎?如不能公開,那又有什麼可寫的?

因此,有關占卜部份,我的想法是,做研究則可,若要出書,必須三思而後行。然而其理論卻攸關人的思維以及認知,頗有討論的必要。我將把所有涉及玄秘的先天數、抽象思維、時空流程、主客觀結構等科學理論,綜合成為《易理探微》一書,預計年底可以付梓。

我本是在「知」的立場,也就是所謂「瞭解」的觀念上,發展中文自然語言。妙的是,採用《易經》的二進位分類結構,把概念訊息設計到電腦中,竟然發現其結構與人的認知瞭解,絲絲相扣!易卦原來是一種「時空語言」,唯因其卦象太少,而象徵的事物無限,以致於一般人無法理解。但在電腦的處理下,六位元的六十四個易卦,可以擴充到卅二位元的「天文卦」,由此居然形成了中文的「概念」!

當中文自然語言的基本模組完成後,我擬將易理與語文概念合併,寫成一書。由於內容有異於《易經》,而原理上又源之於易,故此命名為《新易》。當然,此書尚有變數,如果自然語言不可行,則新易不如無易,書亦免矣。

在當今這個時代中,「精緻文化」早被「速食觀念」所取代。一般人只看包裝,對內容頂多寄以瀟灑的一瞥。畢竟時間太寶貴了,工作、消遣佔據了絕大部份。剩下的已經不多,還要斤斤計較的分配,願意看書的沒有幾個,對這些已經屬於少數民族、「不齒下看」的大德來說,能懂多少,還有誰去苛求呢?

更難為的,是坊間新書不斷,夠水準的又不多,即使有心看書,也不知從何下手。好在《易經》本非為普羅大眾所備,得者有緣,有緣始為真有所得者。我有幸,早在一九七四年,即聞家嶽易炯老先生雲,要看《易經》,一定要從瞿唐來知德先生的《易經圖解》下手。此事一直縈繞於心,果然今日參考此書,一下手就發現「象數」才是《易經》的精要。不知此點,則讀易不過看一本聖賢所言、為人處事之道而已。

偏生今人但知白話文,以閱讀古文為苦,是以坊間各種易經書籍,多翻成白話文。需知前人將易理及易象特意的設計成「模糊」的形式,使之能代表許多不同而類似的情況。一旦用明確的語文,則原意盡失。所剩下來的,將是些似是而非、無關緊要的「處世摘要」。難道被尊為群經之首的《易經》,只不過是些老生常談?將來還有誰會投注其畢生心血,把這些處世摘要發揚光大呢?

翻譯是一門大學問,除了要精通原文及譯文之外,還要對所翻譯的對象,有深透的瞭解才行。《易經》之難懂,人盡皆知,本書不敢說是翻譯,只能說是略加註釋,並點出其爻文由來。真正有心研究易經的朋友,看完本書後,請先看朱熹《周易本義》的爻辭部份,其文字簡明易懂,只要略通文言即可。掌握住了義理,知其大概,則可以看程頤的《易程傳》了。此書係以各爻的關係,闡述吉凶的因果,但其理似明而晦,言之必然,再深入卻未必盡然,知其大意則可,細究之則如墜五里霧中。真有志鑽研易理者,最後再看來知德夫子的《易經圖解》,即可知易與象之究裏了。

來夫子的《易經圖解》,專談象數,他為了追究其理,鑽研三十多年,終於發現了爻辭與象數間關係密切。對重義理的道學家而言,本書實屬旁門外道,但對想窺知易經真相者,本書實不愧為寶典秘笈。

只是,識貨者需知所識之貨為何,人謂此書為穿鑿附會之大全,其見極真。蓋來夫子所穿鑿附會者,正是先聖先賢將原有之大量占卜資料,費盡心思濃縮之簡易卦象。至於附會之正誤並不重要,其價值在於啟示後人《易經》係透過資料統計,所歸納之結果。既然如此,今日吾人有電腦可用,正宜效法先人,以科學精神及方法,先將《易經》徹底瞭解後,再重新整理。

如果僅僅為求實用,茲建議讀者不妨再看邵康節夫子的《梅花易數》,在象數的靈活應用上,必會若有所悟。總之,有心研究《易經》者,請不要只看白話本,因為易理不是主觀的文學作品,其中有著極為嚴密的邏輯系統。語文翻譯本就是唯心而且主觀,一旦誤解了,便如同盲人引盲,作為日常的談話資料尚可,要想藉以瞭解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那可真是緣木而求魚了。

如果說看不懂文言,不妨先在這方面下些功夫,把工具備妥再說。請不要把《易經》當作速食麵,天下沒有不先備妥釣魚工具,就有魚兒自動上鉤的。更何況涉及天人之道,一本《易經》也祇能引進門口,其他要看的書、要瞭解的道理,多不勝數,其中也沒有幾本是白話文寫成的。

本書經沈紅蓮一字一句斟酌推敲,務求其明暢通順,全書前後計修改三次,所幸採用自行設計之電腦軟體作業,否則難以為繼也。

朱邦復 序於都蘭山麓 1994,5,20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付费内容
隐藏内容
飲水思源,本書之能出版,不得不再向臺東葉隆雄先生致謝。古往今來,千里馬多不勝數,而伯樂卻僅一人。葉隆雄賢伉儷與我素昧生平,竟慨然將其座落於都蘭山下的別墅借住。近兩年來,我率同弟子,閉門耕讀,不僅鮮與外界往來,也從未與居停交際應酬,葉先生伉儷全不以為忤。 有人謂,此小惠也,豈不見大德之士捐資億萬,興辦福利之壯舉焉?夫水之為水,可拯救饑渴於大漠荒原,可灌注名園以踵事增華。時人獨鍾ABCD,輕忽之乎也者,為博美人一粲,黃金千鎰無悔;今中華文化面臨存亡,竟然一縷甘霖難得。 二十年前,全盤西化之信仰者,鹹認資訊時代的到來,中文勢將被淘汰。曾幾何時,中文電腦已成為時代的寵兒。如今功利主義的崇拜者,將中文電腦視為牟利之本,我則以之作為文字處理的工具,工具既得,自當進而為文化奮戰也。 唯不幸者,我生於「樂將杭州做汴京」的時代,除了國號不能更名為「金」,實則連山川大地皆已鍍金殆盡。在以往,封建統治者為了政權的安定,還要以文化的傳承粉飾太平。在今日,人民為主,人心唯金是問,金沙江早已泛濫成災矣。 我抗金難勝,既不甘「降金」,卻又「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若非葉隆雄賢伉儷適時伸出援手,我早已「乘桴浮於海」去了。 寄居蟹尚有待潮水之助,在臺灣恩益禧公司總經理松井隆先生以及研發部經理白惠方大力支援下,一項技術轉移的計劃,使得我們在兩年之內,生計無虞。加上曾為詮腦公司設計掌上型電腦,也小有進益,遂得以安心從事研究工作。 為此,我交出了一份成績單,除了中文字庫及自然語言外,計出版了《老子止笑譚》、《智慧之旅》第一、二集,以及這本《易經明道錄》。在明年之前,計劃中還要出版《智慧之旅》第三集有關中文電腦的史實,以及《巴西狂歡節》、《東尼、東尼》、《易理探微》、《新易》及《智慧學九論》等書。 在電腦技術上,將是弟子們出道的時機了,封家麒的手寫辨識、印刷文字辨識等系列產品即將問世。王傳宏的動態資料庫、全文索引、學習系統也將出爐。明年也將是自然語言與多媒體結合的關鍵,如果成功了,即將大規模地從事「介面文化」的工作。那是利用電腦工具,將書籍中之文字資料,轉換為視聽訊息的影像,可作為原始資料、格式資料,也可轉成電子書籍、錄影節目等產品。 《道德經》與《易經》,是中華文化上兩顆明亮的鑽石,前者揭櫫人性與自然的互動真相,後者闡明宇宙時空的結構。真正懂《道德經》的人,也就是實信的人,而唯一証明其「懂」、「信」的驗証標準,就是其生活的方式。也就是說,真懂《道德經》的人,一定是身體實踐。否則口中把《道德經》倒背如流,而生活行為則與所知大相逕庭,那麼,《道德經》祇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知識」而已。 懂《道德經》者如斯,懂《易經》者更屬鳳毛鱗角,連大聖人孔老夫子都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偏偏坊間書店中,易經叢書是道道地地的汗牛充棟,人人都以易談易,反正大眾都自認不懂,究竟誰懂,也就不重要了。 因此,被歷代中國知識份子視為群經之首的《易經》,也就成了當今印刷術昌盛的明証。君不見稍具規模的書店中,都有「易經專櫃」,其中有文、有圖,更有圖文並茂者。其內容都已經「白話」化,甚至於力求「兒童」化。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大陸近年來掀起了一股「研易風」,據說大約有一千多萬人,捲入其中。 表面上看來,這種易經熱是文化的契機,我卻認為,若不能將這股力量導之於正,則又將是文化上的災難。因為大陸的研易之風,很可能係一種心理苦悶的發洩。在數年前有位邵偉華先生以易蔔出名,也有一些人因而獲利。中共本以群眾運動起家,加上人多,很容易聚息成風,言者無意而聽者深信,三三兩兩、口口相傳就成了力量。前一陣子的功夫熱、特異功能熱,以及目前的易經熱,無不如此。 功夫也好,特異功能也好,信或不信,對中華文化並無損益。《易經》則不然,古人推崇為「天人之道」、「宇宙的真理」,今人卻在矇然無知的狀況下冒然投入。尤其是幾十年的文化斷層後,年輕人的古文基礎薄弱,對儒家思想以及天數象術等,幾乎一無所知之下,怎能期望在沙漠之中,立即開出一片新綠? 《易經》之珍貴,在於四端:一為儒家倫理的理論基礎,其道統由文王、周公、孔子一脈相傳,至程頤、朱熹發《周易》為理學之源。而今儒學不興,倫理淪喪,在崇尚權勢實利之大環境下,若干大陸出版之「白話易經」,無一不是冠以科學之名而大作文字遊戲,完全喪失了《易經》的內涵。 其次,《易經》是象術之總匯。上自黃帝以迄春秋時期之鬼穀子,下至孔明、邵康節、劉伯溫等,無不以易象作為知過去、測未來的工具。然在中華文化中,「山醫命相蔔」五術,往往受到儒教正統主流的排斥,五術之信仰者,始終只能終了山林,而難登堂奧。 第三項,則是易卦的分類法則,易是以陰陽兩種觀念,作相對的二元分類。過去沒有資訊處理的觀念,前人往往忽視了分類的重要性,以致於二元分類始終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德國的萊布尼茲發明了二進位法。(據他所言,此觀念是來自《易經》的啟示)。今日的電腦,就是利用二進位理論,以機械或電子的開與關兩種功能而實現的。 最後一項,則是思維理論的闡揚。眾所週知,中國人是一個很實際的民族,重實務而輕理論。幾千年來,中國的「讀書人」(有別於科舉中人)所讀的書中,就少不了《易經》。實際上,《易經》是「水準思維」以及「垂直思維」的範本(兩種思維方式之總和,即為「抽象思維」)。儒家義理可以說是水準思維,而在象數及分類的應用上,則相當於垂直思維。所以凡是通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MustVIP]

飲水思源,本書之能出版,不得不再向臺東葉隆雄先生致謝。古往今來,千里馬多不勝數,而伯樂卻僅一人。葉隆雄賢伉儷與我素昧生平,竟慨然將其座落於都蘭山下的別墅借住。近兩年來,我率同弟子,閉門耕讀,不僅鮮與外界往來,也從未與居停交際應酬,葉先生伉儷全不以為忤。

有人謂,此小惠也,豈不見大德之士捐資億萬,興辦福利之壯舉焉?夫水之為水,可拯救饑渴於大漠荒原,可灌注名園以踵事增華。時人獨鍾ABCD,輕忽之乎也者,為博美人一粲,黃金千鎰無悔;今中華文化面臨存亡,竟然一縷甘霖難得。

二十年前,全盤西化之信仰者,鹹認資訊時代的到來,中文勢將被淘汰。曾幾何時,中文電腦已成為時代的寵兒。如今功利主義的崇拜者,將中文電腦視為牟利之本,我則以之作為文字處理的工具,工具既得,自當進而為文化奮戰也。

唯不幸者,我生於「樂將杭州做汴京」的時代,除了國號不能更名為「金」,實則連山川大地皆已鍍金殆盡。在以往,封建統治者為了政權的安定,還要以文化的傳承粉飾太平。在今日,人民為主,人心唯金是問,金沙江早已泛濫成災矣。

我抗金難勝,既不甘「降金」,卻又「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若非葉隆雄賢伉儷適時伸出援手,我早已「乘桴浮於海」去了。

寄居蟹尚有待潮水之助,在臺灣恩益禧公司總經理松井隆先生以及研發部經理白惠方大力支援下,一項技術轉移的計劃,使得我們在兩年之內,生計無虞。加上曾為詮腦公司設計掌上型電腦,也小有進益,遂得以安心從事研究工作。

為此,我交出了一份成績單,除了中文字庫及自然語言外,計出版了《老子止笑譚》、《智慧之旅》第一、二集,以及這本《易經明道錄》。在明年之前,計劃中還要出版《智慧之旅》第三集有關中文電腦的史實,以及《巴西狂歡節》、《東尼、東尼》、《易理探微》、《新易》及《智慧學九論》等書。

在電腦技術上,將是弟子們出道的時機了,封家麒的手寫辨識、印刷文字辨識等系列產品即將問世。王傳宏的動態資料庫、全文索引、學習系統也將出爐。明年也將是自然語言與多媒體結合的關鍵,如果成功了,即將大規模地從事「介面文化」的工作。那是利用電腦工具,將書籍中之文字資料,轉換為視聽訊息的影像,可作為原始資料、格式資料,也可轉成電子書籍、錄影節目等產品。

《道德經》與《易經》,是中華文化上兩顆明亮的鑽石,前者揭櫫人性與自然的互動真相,後者闡明宇宙時空的結構。真正懂《道德經》的人,也就是實信的人,而唯一証明其「懂」、「信」的驗証標準,就是其生活的方式。也就是說,真懂《道德經》的人,一定是身體實踐。否則口中把《道德經》倒背如流,而生活行為則與所知大相逕庭,那麼,《道德經》祇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知識」而已。

懂《道德經》者如斯,懂《易經》者更屬鳳毛鱗角,連大聖人孔老夫子都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偏偏坊間書店中,易經叢書是道道地地的汗牛充棟,人人都以易談易,反正大眾都自認不懂,究竟誰懂,也就不重要了。

因此,被歷代中國知識份子視為群經之首的《易經》,也就成了當今印刷術昌盛的明証。君不見稍具規模的書店中,都有「易經專櫃」,其中有文、有圖,更有圖文並茂者。其內容都已經「白話」化,甚至於力求「兒童」化。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大陸近年來掀起了一股「研易風」,據說大約有一千多萬人,捲入其中。

表面上看來,這種易經熱是文化的契機,我卻認為,若不能將這股力量導之於正,則又將是文化上的災難。因為大陸的研易之風,很可能係一種心理苦悶的發洩。在數年前有位邵偉華先生以易蔔出名,也有一些人因而獲利。中共本以群眾運動起家,加上人多,很容易聚息成風,言者無意而聽者深信,三三兩兩、口口相傳就成了力量。前一陣子的功夫熱、特異功能熱,以及目前的易經熱,無不如此。

功夫也好,特異功能也好,信或不信,對中華文化並無損益。《易經》則不然,古人推崇為「天人之道」、「宇宙的真理」,今人卻在矇然無知的狀況下冒然投入。尤其是幾十年的文化斷層後,年輕人的古文基礎薄弱,對儒家思想以及天數象術等,幾乎一無所知之下,怎能期望在沙漠之中,立即開出一片新綠?

《易經》之珍貴,在於四端:一為儒家倫理的理論基礎,其道統由文王、周公、孔子一脈相傳,至程頤、朱熹發《周易》為理學之源。而今儒學不興,倫理淪喪,在崇尚權勢實利之大環境下,若干大陸出版之「白話易經」,無一不是冠以科學之名而大作文字遊戲,完全喪失了《易經》的內涵。

其次,《易經》是象術之總匯。上自黃帝以迄春秋時期之鬼穀子,下至孔明、邵康節、劉伯溫等,無不以易象作為知過去、測未來的工具。然在中華文化中,「山醫命相蔔」五術,往往受到儒教正統主流的排斥,五術之信仰者,始終只能終了山林,而難登堂奧。

第三項,則是易卦的分類法則,易是以陰陽兩種觀念,作相對的二元分類。過去沒有資訊處理的觀念,前人往往忽視了分類的重要性,以致於二元分類始終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德國的萊布尼茲發明了二進位法。(據他所言,此觀念是來自《易經》的啟示)。今日的電腦,就是利用二進位理論,以機械或電子的開與關兩種功能而實現的。

最後一項,則是思維理論的闡揚。眾所週知,中國人是一個很實際的民族,重實務而輕理論。幾千年來,中國的「讀書人」(有別於科舉中人)所讀的書中,就少不了《易經》。實際上,《易經》是「水準思維」以及「垂直思維」的範本(兩種思維方式之總和,即為「抽象思維」)。儒家義理可以說是水準思維,而在象數及分類的應用上,則相當於垂直思維。所以凡是通曉《易經》的讀書人,在中國歷史上,經常是屬於神話式的傳奇人物,任何能掌握抽象思維訣竅的人,當然能夠超凡入聖。

我曾赴大陸教學三載,深知其人多勢眾,發展之潛力無限。但是,由量變到質變,有其必然的過程,尤其是在思維上,人們觀念的形成,是與心理的自由度成正比。大陸在國家穩定的優先要求下,思想箝制必不能輕廢,否則一放必亂,一亂必亡。所以,此時之「易經熱」,在缺乏全盤的認知下,很可能的社會導向,一為占卜的迷信成習,使得政府不得不介入。再則為一味崇古非今,產生社會的異化,最後必然也以政府的介入為終。

電腦所採用的資料結構,來自《易經》的二進位分類,我在「自然語言」的研究中,也發現了中國文字本身,與易象的原理不謀而合。這正是「溝通介面」的基本理念,在以有限表達無限的條件下,必須以簡馭繁,分層定義。相信對初民而言,易象與文字必有相當密切的淵源,後來因為應用的方式不同,才分道揚鑣。

為此,我將《易經》列入研究的計劃中,唯因時間不敷分配,一直拖到今年初,才陸續寫了些有關時空結構的理論。並為了求証,特由弟子王傳宏把「占卜」寫成電腦程式,開始大量收集資料,以便進行統計分析。

待至《老子止笑譚》一書出版後,在教學時的確方便了不少。但為了解釋書中引用的《易經》卦、爻辭,不得不事先準備。以往我個人對《易經》的義理部份,雖然略知一二,總以為時機未到,不如敬而遠之。現在到了用時,才發現爻辭不僅晦澀難懂,而且其象數的表徵,並不如想像中的嚴謹、完整。

為此,我下定決心,由四月初起,提前開始向《易經》挑戰。如果《易經》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包袱,到了該淘汰的時候,任誰都保留不了。反過來說,如果《易經》真是人智與時空的介面,那麼當仁不讓,我當盡力為往聖繼絕學才是。

我原擬將前述四端全部整理成冊,大約有四十萬字。時報出版社則建議,每冊以十餘萬字為宜。遂將原書分為三冊,本書為第一冊,專論《易經》的義理,也就是「《易經》所說的是什麼」。然而,真正重要的是「為什麼《易經》要這樣說」,本書特別以來知德夫子的「易象」為引,以此闡釋「易理」。姑不論《易經》與真理的關係,也不論《易經》的說法是否正確,本書僅站在客觀的立場,以科學探討的精神,將先聖先賢的見解,先整理出一個頭緒來,故本書特名為《易經明道錄》。

至於二至四項與占卜有關的術數,我在深究之下,發覺茲事體大。因為易占不同於其他的星象算命,它是一種在隨機介面上,截取時空係數的技術。如果這種技術只是迷信,我極樂意著書以為見証,並把全部資料公開。但是萬一易占不是迷信,而的確是一支通往時間秘道的鑰匙,這種技術能夠公開嗎?如不能公開,那又有什麼可寫的?

因此,有關占卜部份,我的想法是,做研究則可,若要出書,必須三思而後行。然而其理論卻攸關人的思維以及認知,頗有討論的必要。我將把所有涉及玄秘的先天數、抽象思維、時空流程、主客觀結構等科學理論,綜合成為《易理探微》一書,預計年底可以付梓。

我本是在「知」的立場,也就是所謂「瞭解」的觀念上,發展中文自然語言。妙的是,採用《易經》的二進位分類結構,把概念訊息設計到電腦中,竟然發現其結構與人的認知瞭解,絲絲相扣!易卦原來是一種「時空語言」,唯因其卦象太少,而象徵的事物無限,以致於一般人無法理解。但在電腦的處理下,六位元的六十四個易卦,可以擴充到卅二位元的「天文卦」,由此居然形成了中文的「概念」!

當中文自然語言的基本模組完成後,我擬將易理與語文概念合併,寫成一書。由於內容有異於《易經》,而原理上又源之於易,故此命名為《新易》。當然,此書尚有變數,如果自然語言不可行,則新易不如無易,書亦免矣。

在當今這個時代中,「精緻文化」早被「速食觀念」所取代。一般人只看包裝,對內容頂多寄以瀟灑的一瞥。畢竟時間太寶貴了,工作、消遣佔據了絕大部份。剩下的已經不多,還要斤斤計較的分配,願意看書的沒有幾個,對這些已經屬於少數民族、「不齒下看」的大德來說,能懂多少,還有誰去苛求呢?

更難為的,是坊間新書不斷,夠水準的又不多,即使有心看書,也不知從何下手。好在《易經》本非為普羅大眾所備,得者有緣,有緣始為真有所得者。我有幸,早在一九七四年,即聞家嶽易炯老先生雲,要看《易經》,一定要從瞿唐來知德先生的《易經圖解》下手。此事一直縈繞於心,果然今日參考此書,一下手就發現「象數」才是《易經》的精要。不知此點,則讀易不過看一本聖賢所言、為人處事之道而已。

偏生今人但知白話文,以閱讀古文為苦,是以坊間各種易經書籍,多翻成白話文。需知前人將易理及易象特意的設計成「模糊」的形式,使之能代表許多不同而類似的情況。一旦用明確的語文,則原意盡失。所剩下來的,將是些似是而非、無關緊要的「處世摘要」。難道被尊為群經之首的《易經》,只不過是些老生常談?將來還有誰會投注其畢生心血,把這些處世摘要發揚光大呢?

翻譯是一門大學問,除了要精通原文及譯文之外,還要對所翻譯的對象,有深透的瞭解才行。《易經》之難懂,人盡皆知,本書不敢說是翻譯,只能說是略加註釋,並點出其爻文由來。真正有心研究易經的朋友,看完本書後,請先看朱熹《周易本義》的爻辭部份,其文字簡明易懂,只要略通文言即可。掌握住了義理,知其大概,則可以看程頤的《易程傳》了。此書係以各爻的關係,闡述吉凶的因果,但其理似明而晦,言之必然,再深入卻未必盡然,知其大意則可,細究之則如墜五里霧中。真有志鑽研易理者,最後再看來知德夫子的《易經圖解》,即可知易與象之究裏了。

來夫子的《易經圖解》,專談象數,他為了追究其理,鑽研三十多年,終於發現了爻辭與象數間關係密切。對重義理的道學家而言,本書實屬旁門外道,但對想窺知易經真相者,本書實不愧為寶典秘笈。

只是,識貨者需知所識之貨為何,人謂此書為穿鑿附會之大全,其見極真。蓋來夫子所穿鑿附會者,正是先聖先賢將原有之大量占卜資料,費盡心思濃縮之簡易卦象。至於附會之正誤並不重要,其價值在於啟示後人《易經》係透過資料統計,所歸納之結果。既然如此,今日吾人有電腦可用,正宜效法先人,以科學精神及方法,先將《易經》徹底瞭解後,再重新整理。

如果僅僅為求實用,茲建議讀者不妨再看邵康節夫子的《梅花易數》,在象數的靈活應用上,必會若有所悟。總之,有心研究《易經》者,請不要只看白話本,因為易理不是主觀的文學作品,其中有著極為嚴密的邏輯系統。語文翻譯本就是唯心而且主觀,一旦誤解了,便如同盲人引盲,作為日常的談話資料尚可,要想藉以瞭解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那可真是緣木而求魚了。

如果說看不懂文言,不妨先在這方面下些功夫,把工具備妥再說。請不要把《易經》當作速食麵,天下沒有不先備妥釣魚工具,就有魚兒自動上鉤的。更何況涉及天人之道,一本《易經》也祇能引進門口,其他要看的書、要瞭解的道理,多不勝數,其中也沒有幾本是白話文寫成的。

本書經沈紅蓮一字一句斟酌推敲,務求其明暢通順,全書前後計修改三次,所幸採用自行設計之電腦軟體作業,否則難以為繼也。

朱邦復 序於都蘭山麓 199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