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窥余〗十五卷。宋郑刚中(1088—1154)撰。刚中字亨仲,浙江金华人。绍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依附秦桧,赞同割地求和,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谪居桂阳军,又贬至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徒封州,卒后退复原官,谥忠愍。自序认为,《伊川易传》、《汉上易传》其说解已颇近于象数之义,但是《易》道精深宏大,仍有可窥之余,故撰成此书,并名其为《窥余》。今本“乾”;“坤”二卦及《系辞》以下不解,认为自“屯”、“蒙”而往,以象求爻,因受识卦,万一见其仿佛,则沿流录源,乾坤之微可以得探矣。是书较之于其他宋儒解《易》著作,在于其不存偏见,不独守一家之说,凡前儒,特别是汉儒之说均博采兼收,凡荀爽、虞翻、干宝、蜀才等九家之说解,都互相参稽,以求新见,故其说解,多有可取之处,如解“讼”卦九二:以不克讼归为旬,而速其邑人三百户为句,认为前哲所以必使速其邑人三百户者,只不过是恐其恃众凭险而造成动乱,因此,这仅是上下之分也;又如“比”卦初六;终来有它吉,朱子认为此句不可解,但作者却说,相比之道,以信为先,积之至久,昔之未比者皆自外而至,故曰有它吉;此外,说解“泰”卦之九二:大有之大象,议论尤其正大确审。凡此,皆都自出新义,不为成说所囿,称得上是宋儒说解《易》经的上乘之作,为探讨《易》经本义作出了贡献。书成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明初,《文渊阁书目》及《文竹堂书目》亦著录,其后“传本便不存,逮朱彝尊作《经义考》已不及见。清修《四库全书》,馆臣于明《永乐大典》中辑出,经过整理,编订成帙,原缺说解处但录原文,其说解散见于它书者,馆臣亦为之一一析出。有《四库全书》本及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
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臣】等謹案:《周易窺餘》十五卷,宋鄭剛中撰。剛中字亨仲,金華人,紹興二年進士及第,官至禮部侍郎,出為川陜宣撫副使,謫居桂陽軍,又責授濠州團練副使,復州安置,再徙封州,卒後追復原官,謚忠愍,事迹具宋史本傳。王應麟困學紀聞稱鄭剛中有周禮解義。考王與義周禮訂義首列諸家姓氏,有三山鄭鍔字剛中,淳熙中進周禮全解,蓋别自一人,字與剛中名偶同,或混而一之,非也。剛中所著易解十五卷,見于陳振孫書録解題、宋史《藝文志》者,卷目並合,惟乾、坤二卦及繫辭以下,原缺不解,振孫以為或于乾、坤之際有所避。然其自序有云:自屯、蒙而往,以象求爻,因爻識卦,萬一見其髣髴,則沿流尋源,乾、坤之微,可得而探。據此,則振孫之言非也。自序有云:伊川易傳、漢上易傳二書,頗彌縫于象義之間,但易道廣大,有可窺之餘,吾則窺之。窺餘之名,蓋取諸此。明初文淵閣書目、葉盛菉竹堂書目尚著于録,其後傳本始絶。朱彝尊經義考亦以為未見,惟永樂大典内尚存其文。今採掇裒輯,依經編次,其七卦為原本所闕者,則但録經文,或其說别見他書者,亦蒐録補入,依仿原目,仍定為十五卷。自唐人以王弼注定為正義,于是學者專言名理。惟李鼎祚集解不主弼義,博為搜羅,以為刋輔嗣之野文,補康成之逸象,而當時經生不能盡從其學。宋儒若胡瑗、程子,其言理精粹,自非晉、唐諸儒所可及,然于象亦多有缺畧。剛中是書,始兼取漢學,凡荀爽、虞翻、干寶、蜀才九家,及同時朱震之說,皆參互考稽,不主一家。其解義間異先儒,而亦往往有當于理。如訟之九二,以不克訟歸為句,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為句,以為聖人所以必使逋其邑人三百戶者,恐其恃衆憑險以成亂,所以謹上下之分也。比之初六,終來有它吉,朱子謂不可曉,剛中以為相比之道,以信為先,積之既久,昔之未比者皆自外至,故曰有它吉。皆能自出新意,不為成說所拘。至于解泰之九二,大有之大象,議論尤正大精切,通于治體。雖其始因秦檜以進身,依附和議,捐棄舊疆,頗不見滿于公論,其闡發經義,則具有理解,要為說易家所不廢也。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11册•經部05•易类
【阅读地址】:https://yijing.taijidian.cn/2463.html
[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目录 |
[宋]郑刚中简介 |
[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提要 |
[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自序 |
[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原序 |
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易经十翼]乾卦文言传-[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易经十翼]坤卦文言传-[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3卦-屯卦䷂水雷屯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4卦-蒙卦䷃山水蒙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5卦-需卦䷄水天需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6卦-讼卦䷅天水讼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7卦-师卦䷆地水师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8卦-比卦䷇水地比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9卦-小畜䷈风天小畜-[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10卦-履卦䷉天泽履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11卦-泰卦䷊地天泰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13卦-同人䷌天火同人-[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14卦-大有䷍火天大有-[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15卦-谦卦䷎地山谦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16卦-豫卦䷏雷地豫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17卦-随卦䷐泽雷随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18卦-蛊卦䷑山风蛊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20卦-观卦䷓风地观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21卦-噬嗑䷔火雷噬嗑-[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22卦-贲卦䷕山火贲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23卦-剥卦䷖山地剥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24卦-复卦䷗地雷复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25卦-无妄䷘天雷无妄-[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26卦-大畜䷙山天大畜-[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27卦-颐卦䷚山雷颐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28卦-大过䷛泽风大过-[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29卦-坎卦䷜坎卦为水-[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30卦-离卦䷝离卦为火-[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31卦-咸卦䷞泽山咸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32卦-恒卦䷟雷风恒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33卦-遯卦䷠天山遯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34卦-大壮䷡雷天大壮-[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35卦-晋卦䷢火地晋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36卦-明夷䷣地火明夷-[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37卦-家人䷤风火家人-[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38卦-睽卦䷥火泽睽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39卦-蹇卦䷦水山蹇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40卦-解卦䷧雷水解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41卦-损卦䷨山泽损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42卦-益卦䷩风雷益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43卦-夬卦䷪泽天夬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44卦-姤卦䷫天风姤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45卦-萃卦䷬泽地萃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46卦-升卦䷭地风升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47卦-困卦䷮泽水困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48卦-井卦䷯水风井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50卦-鼎卦䷱火风鼎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51卦-震卦䷲震卦为雷-[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52卦-艮卦䷳艮卦为山-[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53卦-渐卦䷴风山渐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54卦-归妹䷵雷泽归妹-[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55卦-丰卦䷶雷火丰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56卦-旅卦䷷火山旅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57卦-巽卦䷸巽卦为风-[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58卦-兑卦䷹兑卦为泽-[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59卦-涣卦䷺风水涣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60卦-节卦䷻水泽节卦-[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61卦-中孚䷼风泽中孚-[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62卦-小过䷽雷山小过-[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63卦-既济䷾水火既济-[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第64卦-未济䷿火水未济-[宋]郑刚中撰《周易窥余》 |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