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卦(风山渐卦)【艮宫归魂卦|巽上:错震综兑-先天:西南-后天:东南|艮下:错兑综震|先天:西北|后天:东北|天位:太阳|人位:少阴|地位:太阴】
【周易下经】第53卦-渐卦䷴风山渐卦(艮下巽上)-(宋)林栗撰《周易经传集解》卷二十七
渐卦:䷴【艮下巽上】
周易經傳集解卷二十七
巽離坎艮宋林栗撰
序卦曰: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
漸之成卦,艮之變也。自艮之漸,變六五一爻而成也。夫艮之所以為艮者,上下敵應,不相與也。變其一爻,則二五相應,雖欲止焉,不可得矣。然下艮上巽,艮為少男,巽為長女,長女而從少男,人情之所醜,長少之所難也。是故欲止則不能,欲進則不可,是以為之漸也。夫君子之窮通,如四時之序,時止則止,時行則行,既出乎艮,可以行矣。而猶漸云者,君子之仕,猶女子之嫁也,非其配不合,非其交不親,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此漸之所以次艮也。
漸:女歸吉,利貞。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下艮上巽。成卦曰漸者,初為艮,二為坎,三為離,四為巽。艮少男,坎中男,離中女,巽長女。覆而取之,有震、兌焉。震長男,兌少女,六子之象備矣。方其為艮也,四象八卦,上下反覆,不出乎三陽之中。自艮而漸,所變者一畫耳。而下之三爻有艮、坎、震,上之三爻有巽、離、兌,六子相遇,有婚媾之象。然而二五之外,爻位皆不相應,五近乎四,二近乎三,又有害之者焉。是故可以漸進,而未可以遽行也。故子曰:漸,漸進也。今本下漸字作之,非也。夫子蓋釋漸者漸進之義,後人傳寫,務從簡便,故於漸字加二,遂訛為之字耳。漸,女歸吉,利貞,何謂也?曰:非其配不合,非其交不親,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至于親迎而後禮成,女之歸如是則吉也。夫豈惟女之吉哉?取之者吉矣。在卦自二至五,皆有坎、離之體,而離上坎下,有未濟之象焉。蓋其進以漸,而不可以苟合故也。以此為貞,不亦利乎?故子曰: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自艮之漸,變九居五,是進而得位也。九居尊位,六二應之,始雖未合,終莫能勝,是往而有功也。以六居二,不係於三,是進以正也。九五,君也;六二,臣也。君臣皆正,則天下莫敢不正矣,是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者,明三四之非正也。止而巽,動不窮也者,明漸之為卦,本取漸進之義,而下艮上巽。艮,止也;巽,巽也。能止而巽,所以能動而不窮也。君子定其交,而後求其進銳者其退速,斯之謂矣。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山者,艮也;木者,巽也。山上有木,因山以為高,積日累月,以至高大,漸之象也。君子觀于漸之象,賢德之與居,善俗之與鄰,薰蒸漸漬,習與性成,道德日隆,學問日益,由漸以成之也。荀卿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軻所謂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也,不可得矣,董仲舒所謂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其皆漸之義乎?
雜卦曰:漸,女歸待男行也。
漸之成卦,以少男長女而成,其在六爻,以女歸待男為義。何則?女子從人者也,以苟合者必以苟離,以禮始者必以禮終,故待男而行者,女歸之吉也。然待男而後行,則女之未歸者也。女之未歸,有其志而无其事,不足以充六爻之義,故取諸物之漸者以况焉。鴻者,隨陽之鳥,其飛也,不决起直上,必以漸而致高,或深乎水,或遵乎陸,或冲乎天,非其往不往,非其居不居,其至有時,其行有序,物之漸也者,宜莫如之。故漸諸爻皆取諸鴻以為諸象,而九三、九五有婦孕不育之辭,凡以明女歸之義而已矣。初六、六二,鴻之在水也;九三、**,鴻之在陸也;九五、上九,鴻之在天也。爻有動靜,位有顯晦,隨其所居,有吉凶悔吝之象也。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厲,義无咎也。
初六,艮也。以隂居剛,而在下卦之下,上无其應,而承於六二之坎,故曰鴻漸于干。干,水湄也。坎為水,故初有水湄之象。所貴乎鴻者,謂其高飛遠舉,出乎物外也。漸于水湄,則非其所處矣。以其居不當位,而所處至卑,故有漸于之象焉,詩所謂鴻飛遵渚是也。陽為動,隂為靜;陽為顯,隂為晦。動靜者,言乎其出處也;顯晦者,言乎其遠近也。初六以隂居剛,其爻靜,則以處為事者也;其位顯,則雖處而近乎人矣,是以有漸干之象也。君子窮而在下,以全身遠害為貴,漸于干渚,以求稻粱,則禍之近也,故曰小子厲,有言,无咎。艮為少男,故有小子之象。小子者,卑小之稱也。身卑而位小,志遠而心危,雖未免有言,而終於无咎也。其不免於有言,何哉?曰:初應在四,四坎巽而兌之上之也。兌艮為配,而坎巽應焉。兌為口,是以不免於有言。而一爻皆隂,无相與之意,是以終於无咎也。故子曰:小子之厲,義无咎也。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六二,坎也,以隂居柔而在下卦之中,應乎九五而承於九三,二爻皆離而三又震也,故曰鴻漸于磐。磐,大石也。初體艮,艮為石,故二有漸磐之象焉。然二體坎居中,坎為水,則所謂磐者,水中之石也。其爻靜,其位晦,處而遠乎人,是以有漸磐之象也,故曰飲食衎衎,吉。坎為飲,離為食,六二中正而有應在上,是以飲食衎衎然也。鴻在水湄則有辟害之畏,在水中則有謀食之難,然君子愛身而樂其道,雖簞食瓢飲,朝夕不給,而有衎衎自得之貌焉,斯之謂吉也。或曰:六二居中而有九五之應,是得時而遇主也,取諸漸磐母,乃非君子之志歟?天下有道,賢不家食,所謂飲食衎衎者,豈非君臣宴樂之象?而吾子以為簞食瓢飲,何其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