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经网

赵庚白《直方周易》(十三)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本经】同人⑴ 同人于⑵野⑶亨。利⑷涉⑸大⑹川⑺,利⑻君子贞⑼。 【译】同人是志同道合的人。与志同道合的人在都城以外的县里做官亨通顺利,其好处涉及到广大地域,对君子做官有利。 注释: ⑴“同人”志同道合的人。《周易·同人·彖》:“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得:契合。中:内心。)⑵“于”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和原因的介词。可译为: 在、向、到、从、对于、由于、在…中。、在…方面(上、中)《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⑶“野”古代地方县级官员。《康熙字典》又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寇各保其征。”《註》野司寇,县士也。⑷“利”利益,好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⑸“涉”牵涉,牵连,涉及。陆机《文赋》:“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⑹“大”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大”。《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⑺“川”“坤”之古字。地,大地。见《康熙字典》释“坤”:《說文》从土从申。土位在申,古作巛,象坤畫六断也。(“巛”chuān古同“川”。《唐韻》川本字。《说文》:“坤,地也,易之卦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坤,土也。”又:帛书《易经》的【坤】卦就写成【川】卦。)⑻“利”有利于,对……有利。《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⑼“贞”《汉语大词典》君长(君王与长官),首领。《老子》:“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同人】彖曰 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译】彖 同人是志同道合的人,相信佩服居要职的人能与其同心同德,并且许诺自己是会自强不息奋发努力的,叫做同人。同人卦辞说“与志同道合的人在都城以外的县里做官亨通顺利,其好处涉及到广大地域。”是说这种做法可向天下推行。慈惠爱民公证贤明并且有才能,忠诚正直并且能与人相互应和,这是君子为官之道。君子是能够通晓天下人意愿的。 此彖辞篇幅较长下面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同人,柔⑴得位⑵得⑶中⑷,而⑸应⑹乎⑺乾⑻,曰⑼同人。 【译文】同人是志同道合的人,相信佩服居要职的人能与其同心同德,并且许诺自己是会自强不息奋发努力的,叫做同人。 注释:⑴“柔”信服(相信,佩服。)。《康熙字典》又服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⑵“得位”谓居要职。《左传·襄公三年》:“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⑶“得”契合,投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得欢甚。”⑷“中”内心。内情。《汉书·韩安国传》:“其人深中笃行君子。”⑸“而”连词。表并列关系。有“并且”的意思。《楚辞·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⑹“应”许诺。《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⑺“乎”助词。用于语句中表示停顿。《论语·雍也》:“于从政乎何有?”⑻“乾”自强不息。孙奕,《履斋示儿编·总说·天帝》:“健而不息者,乾也。”⑼“曰”称,叫做。《史记·高祖本纪》:“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原文】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⑴行⑵也。 【译文】同人卦辞说“与志同道合的人在都城以外的县里做官亨通顺利,其好处涉及到广大地域。”是说这种做法可向天下推行。 注释: ⑴“乾”八卦的首卦,天。《周易·说卦》:“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⑵“行”推行,实行。《老子》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原文】文⑴明⑵以⑶健,中正⑸而应⑹,君子正⑺也。 【译文】慈惠爱民公证贤明并且有才能,忠诚正直并且能与人相互应和,这是君子为官之道。 注释:⑴“文”《史记·諡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⑵“明”明智,贤明。《老子·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⑶“以”连词。表示并列,有“并且”的意思。《楚辞·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⑷“健”敏捷,高明,有才能。《战国策·秦策》:“楚客来使者多健,与寡人争辞,寡人数穷焉。”⑸“中正”正直,忠直。《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⑹“应”应和,响应《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⑺“正”官长。《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 【原文】唯⑴君子为⑵能⑶通⑷天下⑸之⑹志⑺。 【译文】君子是能够通晓天下人意愿的。 注释:⑴“唯”表示肯定语气。《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⑵“为”是,用在判断句中表示判断。《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⑶“能”能够,主、客条件具备,会作,会做,会完成。《列子·汤问》:“孔子不能决。”⑷“通”通晓,懂得。《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三千焉,身通流艺者七十有二人。”⑸“天下”所有的人。《战国策·魏策》:“天下缟素。”⑹“之”助词。的。《孟子·告子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⑺“志”志气,意愿。《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同人】象曰 天与⑴火,同人。君子以⑵类⑶族⑷辨⑸物⑹。 【译】象 天下对付火灾,需要志同道合的人。君子要友善地聚集志同道合的人办理事物。 注释:⑴“与”敌,对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一与一,谁能惧我?”⑵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售价:50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付费内容
售价:50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