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经网

第25卦-无妄䷘天雷无妄-[宋]杨简撰《杨氏易传》

天雷无妄 地位:少阴|人位:少阳|天位:老阳|错卦:地风升|综卦:山天大畜|交互卦:风山渐 【周易上经】第25卦-无妄䷘天雷无妄(震下乾上)-(宋)楊簡撰《楊氏易傳•卷九》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征,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復則不妄矣。未復則物為主,復則我為主。道心無外内,外心即内心。惟人之昏,不省乎内,惟流乎外,是故姑設内外之辭。目之於色,人惟見色,不知視者。耳之於聲,人惟聞聲,不知聞者。心思之於為事,人惟覩萬事,不知心思之所從起。視者即聽者,聽者即心思之所從起。起莫知其所從,用莫知其所終。覺則復而為主於内,不覺則放而為客於外。此心有至剛不可磨滅之妙。昏猶金之混於沙泥,明猶金之出於泥沙。内非外内,復者自知。知無所思,變化云為。動而健,不隨氣以衰。剛無所屈,中無所偏。姑名剛中,豈思豈為?虛明而應,羣心自隨。大亨以正,天命在斯。與物亨通而失其正,是小人之中庸。其所以至於無忌憚者,蓋由於斯,故有眚。元,始也。元,大也。始難於言,惟曰大亨,足以明矣。下之至動,足以發揮無妄之至神。徒靜猶妄,至動無妄,愈動愈神,是謂無妄之貞。孔子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大亨以正也。不言所利,利在其中,不利有攸往,禹曰安汝止是也。言其本止而不動,意動則往矣,往則為妄矣,動則離無妄而之妄矣。故曰:無妄之往,何之矣?離無妄而之妄,離天命而之人欲,天不佑也,何以能行?非天不佑,自取之也。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與,猶皆也。天下雷行,萬物皆無妄,聖人於是指無妄以示人,庶人心之或省也。何以明是時萬物之皆無妄?無妄本無可言,本無可思。雷動物生,無妄可言而不可知。不識不知,帝則在斯,非謂性。此時無妄,他時則妄也,因其動生之機發而易明也,省則物我一矣。先王對時茂育萬物,禁其傷害:仲春毋竭川澤,毋焚山林;季春置果罔,畢弋無門,毋伐桑柘;孟夏毋伐大樹;季夏虞人行木,毋有斬伐。皆所以順天道也。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此無妄之往,異乎彖辭之云。彖辭謂舍無妄而他往也,此謂以無妄而往也,乃真心而往也。彖所言無妄之往,動於意而離,是謂失其道心。道心者,人之本心也。真心非放逸之心也,雖動而未嘗離也,正吾心之本也,故曰得志也。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必耕而後可穫,斷無不耕而穫之理。田一歲曰菑,三歲曰畬,斷無不菑而畬之理。然而此爻曰不耕穫,不菑畬,則利有攸往者,其義何也?為之而成,作之而得者,皆萬世横目之所知也。不為而自成,不作而自得者,無妄之妙也。六二至陰至靜而得中,有得其道之象,聖人於是發揮其妙。蓋不思而知,不為而為者,無妄之妙也。道心至靈至神至明,變化云為,如冰鑑之照物,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孔子不逆詐,不億不信,而抑亦先覺其詐不信,色勃如屏,氣似不息,終年應酬,終日不食,終夜不寢而思。而 又曰:吾無知也。此非訓詁之所解也,非告語之所及也。 又曰:哀樂相生,明目而視,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不可得而聞也。夫哀樂皆可見也,皆可聞也,而曰不見,曰不聞,萬古之所莫解也,而智者之所默識也。禹曰:安汝止。人心自有寂然不動之妙,惟不安而好動,故昏。故夫禹之所謂止,非無喜怒無思為也,終日思為而未嘗動也,雖有喜有怒而未嘗動也。如此則不妄,如此則利有攸往。往者,以無妄而往也。不然,則往皆放逸也,何利之有?未富之者,中虛無實之謂,因不耕穫而發此義。孔子與門**言,每每戒其意,戒其必,戒其固,戒其我,皆所以攻其害道者使虛也。 六三: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六三無妄之爻,非為邪者,以未能不作意,不能不立於我,故謂之災。人性本善、本神、本明,作意則昏,立我則窒。意作我立,如雲翳空,如塵積鑑,所謂本無妄者災矣。災非其本,心之所欲也。志在於善,反罹其災;志在於得,反有所失。心在於靜,得靜則失動矣;心在於一,得一則失二、失三四、失十百千萬矣;心在於萬則得萬,得萬又失一。心在於同則得同,得同則失異矣;心在於異則得異,得異則失同矣。心在於實則得實,得實則失虛;心在於虛則得虛,得虛則失實。心在於中則得中,得中則失四方;心在於四方則得四方,得四方則失中。心在於知則得其知,得其知則失其不知;心在於不知則得其不知,得其不知則失其知。大抵有得則有失,無得則無失,無得則得無得,得無得則又失有得矣。有得非麤,無得非精,愈深愈窮,無深無窮。唯自覺者四闢不通,變化無窮,是為大中。莫究厥始,無窮厥終。無得尚不足以言之,而况於有得乎?故取或繫之牛為象,行人之得,邑人之災。象 又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有得則有失,其旨益明。六陰靜,三復陽動,有意、我之象。 九四:可貞,无咎。象曰:可貞,无咎,固有之也。 九陽動,四陰靜,三與四皆非中道。六三雖靜而不能不動,九四則自動而之靜,去妄而學無妄。自聖人觀之,九四未免於習,未覺其本,未可以為大正。然寖釋其意,寖消其蔽,有損而無加,有寡而無多。意蔽消則性自明,意蔽大消則性自大明,雲氣去盡則日月自昭。夫明德人所自有,學者惟自昭其明德,而己覺則明,不覺則固難乎其明。然九雖未覺未中,唯漸釋意蔽。意蔽盡釋,則本明自昭,是或一道也,故曰可貞,言亦可以正也。雖未盡正,而寖改過矣,故無咎。象曰

第25卦-无妄䷘天雷无妄-[宋]杨简撰《杨氏易传》,第1张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售价:17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付费内容
售价:17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