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
【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項安世撰《周易玩辭•卷一》
周易玩辭卷一
宋項安世述
彖
彖者,主釋卦下之彖辭也。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以大道釋元字。雲行雨施,品物流形,言自元而亨也。大明終始,六位時成,以易象釋亨字也。時乘六龍以御天,言自亨而利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以天道釋利字也。保合太和,乃利貞,言自利而貞也。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以人事釋貞字也。凡彖皆以易象與天道雜言者,見易之所象皆天道也。以人事終之者,見易以天道言人事也。六十四卦之例皆然。故今此書亦以天道、人事、易象三者合而言之。
【原文】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易之全體,具於乾卦。觀易者,觀於乾足矣。乾者,純陽之名。元者,陽德發生之始。在易象,則奇爻一畫之始也。凡物以一該衆曰統。萬化皆始於元,故元之一字,足以統天之全德。萬變皆起於奇,故奇之一畫,足以統易之全象。此元之所以為大也。所謂善之長、仁之體者如此。此以天道釋元字也。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元象一動,則屯而為雲,解而為雨,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之形出焉。奇畫一著,則偶而為夫婦,索而為父子,而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之數出焉。元之無所不通如此,此亨之所自出也。雲雨皆生於天一之水,故自元而亨者象之。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天道大明於元氣既行之後,始於子午,終於已亥,各以六辰而成一氣,而三百六十五度分焉。易象大明於奇畫既生之後,始於復姤,終於乾坤,各以六位而成一卦,而三百八十四爻列焉。所謂衆美之會通,典禮之秩叙者如此。此以易象釋亨字也。易家以爻為位,以卦為時。
時乘六龍以御天。
龍者,物之能動者也。純陽之畫,能參能兩,能九能六,故取以為象。作易者因六十四卦之時,用六龍之德,變化推移於三百八十四位之中,以應天行之終始。如善御者,乘六馬以御國車,進退疾徐,无不應法。此以易象言,自亨而利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乾道變化,即時乘六龍也。各正性命,即以御天也。乘隂陽來往之變,以御資始流形之化,使飛走動植各盡其正性,稚壯老死各極其正命,所謂物之大利、理之大順者如此。此以天道釋利字也。
保合太和,乃利貞。
曰各者,成乎萬也。曰合者,歸乎一也。萬者利之盡,一者貞之至。乾之六陽,闔為純隂,保神於静,合氣於漠,以固太和之本,以厚乾元之復。此屬貞字,而曰利貞者,通結上文自利而貞也。所保之和,即上文性命之根極也。曰乃者,言如此乃足以為利貞之全德,明他卦之利貞,皆不足以語此。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首者,形之極也。天為萬物之極,貞乎一而萬物定;人君為萬國之極,貞乎一而萬國寧。不貞不足以為天下極。貞者,乾道之極,萬物之終也。人之心知專静不搖,則萬事定矣。所謂事之楨幹者如此,此以人事釋貞字也。古語謂牆中之幹木為楨,今謂之永久木。
乾元,乾道,大明,大和
推其本統言之,則曰乾元;極其變化言之,則曰乾道;闡而生萬,則曰大明;合而歸一,則曰大和。皆元之異名也。始乎乾元,終乎大和,萬物出於元,入於元,此元之所以為大也。
六位六龍
六位者,天地人之位,初二三四五上是也。六龍者,當位之人,或九或六是也。不稱乾馬而稱震龍,何也?稱馬則止於乾,是用七也。震,動也。乾之動自震始,六十四卦皆由動而生,故以震言之。按卦象,陽爻在初在二皆成震,在五在上皆為震之反,惟三四兩爻正反皆震,故有反復上下之辭。
君子
乾爻謂之六龍,而三四獨稱君子,何也?曰:文言既釋之矣,九三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以君子言之。九四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字連上爻成文,或人或龍也。進脩者,人事也。躍淵者,天時也。躍可言龍,進脩不可言龍,故爻曰或。文言曰君子,示兼之也。易道尚象,此爻在天人之間,取象不得不然,其實皆君子之事也。
利見大人。
或謂二利見五,五利見二,非也。熟玩文言,其說自明。二曰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又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皆言二之德盛化神,而人利見之也。五曰聖人作而萬物覩,又曰天且不違,况於人乎,皆言五之位尊道行,而人利見之也。二居隂位,其孔子文王之事乎?五居陽位,其二帝三王之事乎?他卦利見大人,雖各主一事言之,不能如此之廣大,然亦卑者暗者,利見德位之高明者也。
象
凡卦辭皆曰彖,凡卦畫皆曰象。未畫則其象隱,已畫則其象著,故指畫為象,非謂物象也。大象緫論六畫之義,小象各論一畫之義,故皆謂之象。其曰天曰龍者,自因有象之後,推引物類以明之爾。本稱易象者,非此之謂也。
德、施,普也。
九二方時舍於田,未得時行之位也。言德施普者,乾六爻皆聖人之事也。聖人以身為時,與賢者不同,聖人隱則天下暗,聖人見則天下明,不以位為隱顯也。孔子何嘗有位,而天下化之,故德施普也。德博而化,皆於九二言之,此所謂君德也。德施普也,以田字言之;天下文明,以見字言之;時舍也,以在字言之;君德也,以龍字言之。
反復,道也。重剛而不中。
自上而下為復,自下而上為反。三之上下皆得純乾,故曰反復道也。此解乾乾二字,乾乾即重剛也。論位則重剛,故危;論德則反復合道,故无咎。四亦以進退皆合乾道,故得无咎。三以自脩,故曰反復;四以自試,故曰進退。
進无咎也。乾道乃革。
彭城劉牧謂在淵為藏,非經意也。龍之得水,猶人之得時也。何謂藏乎?初九之藏,乃在地下,非在淵也。牧殆為小雅魚潛在淵所誤爾。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