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何楷撰《古周易訂詁》序
古周易訂詁序
古易分上下二篇,所謂二篇之策也。孔子作傳釋經,亦隨經而分,謂之十翼:上彖傳一,下彖傳二,上象傳三,下象傳四,上繫辭傳五,下繫辭傳六,文言傳七,說卦傳八,序卦傳九,雜卦傳十。自魯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魯橋庇子庸,子庸授江東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魏子家,子家授【闕】。
句獨以彖、象、傳及繫辭等十篇解說上下經。凡以彖、象、文言雜八卦中者,自費氏始。田何之學,施讐、孟喜、梁丘賀之徒冣盛。後別有焦延夀易,託之孟氏,傳京房,其說長於災變,不顧聖人之經。費氏初微,但傳民間。至後漢時,陳元、鄭衆之徒皆學費氏,費氏興而田何遂息,古十二篇之易遂亡其本。世所傳鄭玄舊本,以彖傳連經文,然猶若今乾卦次序。至王弼乃自坤卦而始,每卦以彖傳移綴彖辭之後,而以彖曰兩字冠之。又以為象本釋經,宜相附近,其義易了,故分爻之象辭各附當爻之下,猶如杜預注左傳,分經之年與傳相附。其意欲便學者誦習,如許俊對高貴鄉公之說也。
按:古者經、傳各為一書,如春秋三傳不與經連,故石經、公羊傳皆无經文。《藝文志》所載毛詩故訓傳,亦與經別。及馬融為周禮注,乃云欲省學者兩讀,故具載本文,而就經為注。鄭玄與馬融同時,玄以易傳合經,蓋倣融例,而弼又援玄例也。魏、晋而下,去古日遠,學者不見古文。唐太宗詔名儒定九經正義,孔穎達奉詔與諸儒參議,於易獨取王弼不本正義者,以為異說。於是後學惟弼是從,莫敢移動。呂汲公、王原叔、晁以道、李巽巖、呂伯恭、朱元晦皆以分經合傳為非古。吳仁傑、税與權編周易古經,亦皆極論王弼之失。愚故别異經傳,以還田何之舊。竊謂夫子之註易備矣,學者因而求之,則思過半,仍取彖、象二傳附於經文之下,以為之註。易以彖傳、象傳等字,其文言顓釋乾、坤及上下繫、說、序、雜等傳,凡有關於彖、象者,亦各隨卦而附列焉,以祖費直之意。輒不自量,網羅舊聞,裁以管見,為之小註,要求靡盭於夫子而已。爰題其名曰古周易訂詁云。
崇禎六年歲在癸酉,閩漳何楷序。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