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翼】说卦传-(清)張次仲撰《周易玩辭困學記•卷十五》
《周易玩辭困學記》卷十五
海寧張次仲撰。
說卦傳
呂伯恭家塾論引隋經籍志序云:秦漢之際易亡,失說卦三篇,後河内女子發老屋得之。至後漢荀爽集解,又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今韓康伯說卦乃止一篇,而别出序雜。愚謂隋志疑是,蓋費直所傳不及說卦以後,而所謂三篇,恐并序雜言也。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隂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吳幼清曰:說卦者,備載卦位、卦德、卦象之說。首章、次章,則夫子總說聖人作易大意,以爲說卦傳之發端也。
孔仲達曰:繫辭言伏羲作易之初,不假用蓍成卦,故直言仰觀俯察。此則論其既重之後,端策布爻,故先言生蓍,後言立卦生爻。
胡仲虎曰:蓍本自神明,聖人幽贊之而已。天圓地方之象,自具一二之數,聖人參兩之而已。其爲數也,自有隂陽之變。其爲變也,自成剛柔之爻。聖人觀其變而發揮之而已。於蓍卦之德,則和順之而一无所逆。于六爻之義,則條理之而各有其序。窮天地之理,盡人物之性,聖人作易之功,至是與天命爲一矣。天命自然而然,聖人之易,亦非心思智慮之所爲也。何黃如?曰:蓍似藾蕭,青色,科生,从耆草之夀者。博物志:蓍以老,故知吉凶。生千歲,三百莖同本,其上常有黃雲覆之。龜筴傳: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叢生滿百莖。聖人幽贊神明,而天地即生蓍,以爲筮卦之用。蓍草生,則易之數有所託,而易之用神矣。
《本義》:天圓地方,圓者徑一圍三,三各一奇,故參天而爲三。方者徑一圍四,四合二耦,故兩地而爲二。數皆倚此而起,故揲蓍三變之末,其餘三奇則三三而九,三耦則三二而六,兩二一三則爲七,兩三一二則爲八。
按:周髀算經:昔者周公問于商高曰:數安從出?商高曰:數之法出于方圓。注云:圓徑一而圍三,方徑一而圍四。圓方者,天地之形,隂陽之數也。圓方之說,其來已久。論參兩者,當以《本義》爲正。其說備于康流勾股論,見天一地二章。
丘行可曰:倚者,依也。言卦畫之數依此而起也。三奇爲乾,則三其參天之數而爲九,是謂老陽。三耦爲坤,則三其兩地之數而爲六,是謂老隂。二奇一耦爲巽、離、兌,則二三一兩而爲八,是謂少隂。二耦一奇爲震、坎、艮,則二兩一三而爲七,是謂少陽。因七八九六之數以定隂陽老少之變,此立卦生爻之本也。
生蓍起數,而卦爻之象從此陳列矣。變即十有八變之變,六七八九往來不齊,所謂變也。觀他若干陽,若干隂,或爲純,或爲雜,當成何卦?此卦不可移至彼卦,彼卦不可移至此卦,卓然不易,故謂之立。立則六畫備而有剛柔之質矣。就剛柔六畫仔細闡發,爲老爲少,何動何静,而當值之爻萌蘖其間,似爻于此而生,故謂之生。夫隂陽即所以爲爻,復言剛柔生爻者,先儒云:未入用則謂隂陽,已入用則謂剛柔。未入用故止曰觀,已入用故又曰發揮【私記】。
卦立爻生,而易中之精藴可得而窺矣。隂陽之道,易簡之德,欲摹寫彷彿以示後世,著一毫我見不得。天地隂陽者,道德之根源也。聖人參兩天地,觀變隂陽,細心體貼,何等和順!和順則易涉于摸稜消息盈虚之際,不能條分縷析,便不謂之理于義。今和順而又理於義,則理無不窮已。性人性物,性無不盡,而可以贊天地之化育矣。故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幽贊而生蓍,用蓍而至命。聖人與天地合德若此,誰謂易僅術數之書而已哉!【私記】
至者,自此至彼,自邇至遠之謂。窮理窮到極處,盡性盡到極處,便是至命。非理性外别有命,窮盡外别有至也。窮盡工夫,亦只在和順道德而理于義處。和順道德,統言一卦之體;理于義,分言六爻之用。和順是渾融之語,未必能理于義,故中間著一而字。至命全在窮盡處得力,是一串事,故中間著一以字【私記】。
朱子發謂和順道德乃指彖爻之辭,是大不然。傳以說卦標目,中間言卦德、卦象、卦位、卦氣,並無一語及辭。此章言倚數、立卦、生爻,俱揲蓍事,未嘗及辭也。子發本旨,不過謂和順二句與倚數、立卦不甚親切,故以辭言之耳。不知夫子明言伏羲畫卦而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亦何假于辭也?【私記】
《本義》右第一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隂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孔疏:此節就爻位明重卦之意。徐衷明曰:聖人學易,見易中備如許道理,故追想而言其如此,將以是以語脈相承。
三才之道非兩不立,有與而後成兩,隂陽、柔剛、仁義缺一不可,性命之理也,聖人順之而作易,故易六畫而成卦。三才之兩非拘拘對偶,執而不化者也,分隂分陽,迭用柔剛,性命之理也,聖人順之而作易,故易六位而成章。成卦謂上下二體,成章謂九六互用,前以隂陽、柔剛、仁義分屬三才,後置仁義不言,而以隂陽、柔剛統論三才,亦足以見道理之活潑,而聖人文字不拘拘在言語間矣【私記】。
韓注:隂陽者,言其氣;剛柔者,言其形。萬物資始乎天,成形乎地,故天曰隂陽,地曰柔剛也。或有在形而言隂陽者,本其始也;在氣而言柔剛者,要其終也。天无隂陽,則氣機息;地无剛柔,則地維墜;人无仁義,則人理絶矣。故曰立。
性命是一物。天命之謂性,言天命即性也。此章言隂陽剛柔仁義,更不分别何者爲性,何者爲命,以此見性命是一物。又性命人俱說理上去,此言隂陽柔剛,却以形氣言,理不在氣外,又可見矣。告子生之謂性句原不錯,但其說欠分曉耳。這個生就氣看,則隂陽柔剛之氣;就理看,即隂陽柔剛之理。說做性亦得,說做命亦得。蓋性生也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