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为泽卦 地位:老阳|人位:少阳|天位:少阳|错卦:艮为山|综卦:巽为风|交互卦:风火家人
【周易下经】第58卦-兑卦䷹兑卦为泽(兑下兑上)-(清)刁包撰《易酌•卷十》
欽定四庫全書|易酌卷十
祁州刁包撰
周易下經
䷹【兑下兑上】
兌:亨,利貞。
說去言為兌,兌者不言之說;猶感去心為咸,咸者无心之感也。凡人情逆而亢則不說,順而入則說。隂巽陽,故陽說隂也。初伏二陽之下,既升二陽之上,隂下而陽上之也。隂陽相說,如天地交泰然,固自有亨理也。使不以其正,則狥私阿好,豈愛人以德之意乎?惟貞則相切以道,相劘以義,發乎情,止乎道義,故利也。
彖曰:兌,說也。
兌之義,以說得名也。而兌相重,内外忻合无間,故說也。不言亨者,言說而亨在其中矣。
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二、五居中,剛也;三、上居外,柔也。外雖柔說,内實剛健,說以利貞也。外柔内剛,大正之道。反是,則色厲而内荏矣。此以上釋卦辭,此以下則承利貞之意而極言之也。天與人所說者,正而已矣。說而能正,是以順天理,應人心也。或曰:上為天位,上兌之說,順乎天也;三為人位,下兌之說,應乎人也。然與革之順天應人不同,彼以受命言,而此以隂陽相說言也。
傳曰:若夫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者,苟說之道。違道不順天,干譽非應人,苟取一時之說耳,非君子之正道也。君子之道,其說於民,不徒使民感,而偏能使民忘。有事而先民,所以勞之也,而民不見勞,如子弟之趨恐後;有難而民犯,所以死之也,而民不恤死,雖踵頂之捐弗恤。民至此,可謂勸矣。然而勸民之與民勸,相去固自遠也。說道之大,其在於使民自相勸矣哉!勸者,民日遷善而不知誰之為之,意謂信其上而交相勸勵也。
傳曰:人君之道,以人心說服為本。故聖人贊其大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澤,潤物者也。雨澤附麗,互相滋潤,兌之象也。君子觀其象而得求益之道,則以朋友講習。先儒謂天下之可說者,莫若朋友講習。講者,取古今之前言往行,相與討究其所以然,致知之事也。習者,取古今之嘉言善行,相與踐履其所以然,力行之事也。魯論以時習為悦,此益以朋友講學之事,與人為善,悦而樂矣。蒙引云習只是講而又講,屬知不屬行,誤矣。會講時,如嚴立課程及大家勉勵為希聖希賢之事,皆習也。梁溪與吴子往,相對**,坐必七日,講乎?習乎?程明道曰:朋友講習,更莫若相勸而善功夫多,是行固重於知也。顧涇陽嘗作麗澤說,有曰:自古未有關門閉戶獨自做成的聖賢,自古聖賢亦未有離羣絶類孤立无與的學問。講是研窮討論功夫,習是持循佩服功夫。此可作大象註疏。
初九,和兌,吉。
傳曰:初雖陽爻,居說體而在最下,无所係應。此從象說。《本義》全用之,以和為說而无所偏私,說之正也。陽剛則不卑,居下則能巽,處說則能和,无應則不偏處說,如是所以吉也。此從理說,更自少一句不得。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凡人邪正混投,則形迹之間,開人以隙,猜疑所由生耳。初遠三而近二,親君子遠小人,故行无可疑,而人人飲其和也。傳曰象以其處,說在下而非中正,故云行未疑也。若得中正,則无是言也。說以中正為本,爻直陳其義,象則推而盡之,此義尤不可不知。
九二,孚兌,吉,悔亡。
三隂柔,小人也。二承而比之,宜有悔。然以剛中之德,上應剛中之君,能孚五而不為三所惑,故孚兌吉而悔亡也。《本義》曰:剛中為孚,居隂為悔。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比小人似為可疑,然剛實居中,其志有確然自信者矣。故二五同德相悦,非小人所得而易之也。初行无可疑,故信不待言;二志有可信,故疑不遑恤,位不同耳。
六三,來兌,凶。
三隂柔不中正,上无所應,而來就二陽以求說,說不以道者也,故曰來兌凶。來謂自上而下,就初與二也。初剛正,二剛中,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安得不凶?
傳曰:之内為來。上下俱陽而獨之内者,以同體而隂性下也,失道下行也,確甚。
象曰: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位不當,謂以隂居陽也。志行俱喪,逢人乞憐,傳所謂无與而妄求說,所以凶也。
【謹按:弘霸之嘗糞,丁謂之拂鬚,皆來兌之凶也】。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上承九五,下比六三,一中正,一柔邪,兩者之相去遠矣。質剛故欲從五,位柔故欲從三,反覆擬議,未能歸一。故註疏以疾為三,以介為隔,謂三為佞。說將近至尊,故四以剛德截而隔之,於義亦通。
傳曰:兩間謂之介。分,限也。地之界則加田,義乃同也。故人有節謂之介,若介然守正,而疾遠邪惡,則有喜也。從五,正也。說三,邪也。四近君之位,若剛介守正,疾遠邪惡,將得君以行道,福慶及物,為有喜也。若四者得失未有定,繫所從耳。其義甚確。如此,則當作介于石之介。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楊誠齋曰:六三者,君心之膏肓也。九四者,膏肓之鍼艾也。故九四者,六三之所甚不喜也。六三不喜,則九四有喜矣。非九四之私喜也,天下國家之大慶也。甚是痛快。
九五,孚于剝,有厲。
五以剛健中正之德居尊位,在朝宜以喜起為說,而聖人復設有厲之戒,何也?
傳曰:雖聖賢在上,天下未嘗无小人,然不敢肆其惡也。聖人亦說其能勉而革面也。彼小人者,未嘗不知聖賢之可說也,如四凶處堯朝,隱惡而順命是也。聖人非不知其終惡也,取其畏罪而強仁耳。五若誠心信小人之假善為實善,而不知其包藏,則危道也。小人者備之不至,則害於善,聖人為戒之意深矣。
又曰:以說之時而密比於上六,故為之戒。雖舜之聖,且畏巧言令色,安得不戒也?說之惑人,易入而可懼也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