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蒙卦 地位:少阳|人位:老阴|天位:少阴|错卦:泽火革|综卦:水雷屯|交互卦:地雷复
【周易上经】第4卦-蒙卦䷃山水蒙卦(坎下艮上)-(清)連斗山撰《周易辨畫•卷三》
蒙卦:䷃【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告,古毒切】。
此卦坎下為水,艮上為山,水為山阻。又艮為少男,坎為險陷,少男而遭險陷,皆有蒙象。然蒙不終蒙,蒙者必亨,何也?山下之泉,疏之則逹;幼童之昧,解之斯通。卦中九二,陽剛得中,以陽明發諸陰暗,如師之于弟,提撕警覺,有以開其蒙,此蒙之所以得亨也。然禮聞來學,不聞往敎,如六五童蒙也。九二卦主,我也【艮為少男,童蒙之象。初五互師,二為丈人,師之象。師即我也。易例凡卦主皆稱我】。五先盡其虚中以求于二,二乃竭其剛中以敎乎五,非二之枉道以合于五也。若初陰在下【初,即謂初爻】。如初出之泉,習染尚淺,彼積其一念之誠,如筮者之有疑而求决,我安得不如蓍之所告以告之?【二四互震為聲音,告之象】。至于再與三之二陰【再三謂三四二爻,蓋三乃第二蒙,四乃第三蒙者也】。陷溺已深,如積水成瀆,混淆莫辨【三四五互成坤土,水在土中,故象瀆。此瀆字對泉字而言,乃坎為溝凟之瀆也】。在彼既无向道之誠,在我又何為有諄復之告?究之道之所在,唯在于正【四外五爻,位皆不當】。蒙者與發蒙者,均利于各得其正也。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卦何以曰蒙?此卦艮上為山,坎下為險,高山峻嶺之間,有沿谷溯澗之險。然險出于山,亦止于山,有蒙象焉。猶之人心有人道之分,亦有出此入彼之險,而當其知識未形,誠一如故,則蒙意也,所以為蒙。蒙又曰亨,何也?蓋人之蒙者,既以阻而止,則人之發蒙者,必以通而行。九二以已之亨行于五【九二居坎中,坎為通,故曰亨。二四互震為足,故曰行】。皆因時而得其中,此蒙所以亨也。其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言二雖有以敎乎五,實五之虚心受敎,志應乎二也。初筮告者,初六居下无應,而比二致其誠敬以問于二,深信二有剛中之德也。再三瀆,瀆則不告者,三四二陰越二而居其上,既不若五之虚中相應,又不若初之誠一相比,是其陷溺既深,如泉之汨亂為瀆。若強起而告之,則言之不信,令之不從,適以形其扞格之苦,是其心已淆亂,而我反益以淆亂也。利貞者,卦自**之外,餘爻皆不得正。不正之蒙,貴在于養,當如頤之養以養其正【自二至上互頤,頤,養正也,故曰養正】。由良知良能充之,以至于无不知能,使各得其正,各得其正則通矣。无不通之謂聖,此養正蓋作聖之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行如字】。
泉乃有本之水,始出山下,未得成流者,猶赤子之知能雖具,尚未發露,昧然罔覺也,故名為蒙。君子體蒙之象,以果決其行,如泉之流而不壅;以養育其德,如山之蘊而不窮。此内外交修,作聖之功也,而蒙者不蒙矣【互震為足,有果行之象;互坤為母,有育德之象】。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說音脱】。
此爻當指初筮告言,初即初六,告即發也。蓋初六以柔處剛,居位不當,幸當蒙昧之初,外无應與近比。九二在坎為方出之泉,静而能清,未流于瀆,猶人之幼穉,天性渾然,未涉物感,是初之蒙也。然生而氣質清明,唯聖人為然,自聖人而外,鮮有不為氣稟所拘者,故九二當有以發其蒙。蓋人心為氣稟所拘,不能洞逹,與手足為桎梏所拘,不得舒泰,一也。故發之者,當其蒙昧之始,即利用有道有德可為儀型之人。
【按:型古作刑,如雖无老成人,尚有典型是。刑人乃典型之人,如九二是也。二居中為人位,故曰刑人。此爻註解甚多,即傳義先已不同,其他更不能枚舉,大約皆泥于刑人二字為用刑之人。既以刑人為用刑之人,則不得不以初六為蒙甚之人。既與本爻之發蒙相左,并與卦中之初筮不顧,无怪乎初與再、三皆无的解也】。使之有所矜式,所聞皆正言,所見皆正事,始有以生其善心,消其邪念,而此心之桎梏可脱。桎梏脱,則化坎為兑而位正矣【坎為桎梏,見九家易。初變正為兑,為毁折,有脱之象】。若過此以往,嗜欲日以深,天機即日以淺,雖典型在望,何以覺其昧而使明哉?失時而不敎,則敎者之羞也【凡言往來,皆言自下而上為往,自上而下為來。以往者,自初而為三、四也。禮之拘束人,使之手容必㳟,足容必重,猶桎梏也。發蒙者既利用刑人,使之觀法矣,全賴此言有敎,動有法,使蒙者有所懼而不敢為非,然後可優游而漸入于道。若廢其禮法,如去其拘束,而縱之以往,蒙者必日流于匪僻而可羞矣。前說一串,此說反折,再備一解】。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刑人之一言一動,皆可式矜發蒙而用刑人,是以正為其取法也。以正為其取法,則初之利貞可知。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易例,凡卦有一爻為成卦之主者,皆以全彖之義屬之,但有明與暗之分耳。如此爻為成卦之主,則暗言也【後諸卦放此】。包蒙,指二于初、六言。二有剛中之德,于初為刑人。一言一動,皆有天則,如模範然,包之而不使越。初得二而其道明,二得初而其敎行,固吉道也。納婦,指三、四、二、陰言。三、四陰柔,婦象也。若能虚心受敎,使二亦容而受之,如納婦然,則異姓可以同室,亦吉道也。子克家,指二與六、五言。二互震為長子,五互坤為老母,有子與家之象。五于二,君也,猶父也。二于五,臣也,猶子也。臣而治其國,與子而善其家,一而已。故五以柔中求乎二,二以剛中應乎五,有子克家之象。不言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