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经网

分享:对《四库全书》编纂中的易类文献的感悟

分享对《四库全书》编纂中的易类文献的感悟 一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更因其“人更三圣(伏羲、文王、孔子),世历三古”,在中国文化史上居于独特地位,与儒家其他经典不同,“秦人焚书,而易为卜筮,早在汉代之事,传者不绝”(均见《汉书艺文志序》),故汉代官立四家之学,民间讲说不绝,刘向得以整齐而存十三家。自后,历朝历代,名家皆为之解释,撰述,未绝于史。历代有关易书的撰述之多,难以详细的统计。最早朱彝尊撰《经义考》三百卷,其中《易考》达七十卷,占卷数四分之一,著录易类超过两千种,这其中有存、有亡件、缺,但也不全。近人所编《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均为之后存书,有一千三百多种,如果加入亡、佚的,又超过一千种,因此,历代易类撰述在四千种以上。以《周易》为基点而形成的易学不仅是经学的主干,也是古代学术思想最为兴盛的学术乐园。中华历代经典典籍中,没有一部书被如此为后代所阐发研究、注释、推衍,在人类历史上也没有那一部经典能与之相比。“易学”堪称中华第一学,近代学者朱伯崑撰有《易学哲学史》,达四卷之多。 《周易》就被译成满文、维文少数民族文字,十八世纪西方学者译为外文,译本之多,仅次于《老子》一书。日本、朝鲜也有数百种关于易学的著作“易学”。 二 《四库全书》作为中华经典的总汇,给予了《周易》及其相关易学著作特别的重视,不仅例为全书之首,也最大规模地录存易类经典作品于全书中,是目前为止最系统、完备的易学总汇。而且在考正源流,区分甄域,撰述提要方面贡献尤具。《四库全书》编纂对易学类的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网罗经典最多、最广、最全;《四库全书》3464种,存目6791种。其中“易类”所收158部,1757卷,《附录》8部,12卷,又“易类”存目317部,2371卷(内46部无卷数),《附录》1部1卷。《四库全书》经部为全书主体,收书总698种,易类收书品种近四分之一,是收录最多的一类文献,这还不包括已分折至术数和道书中的十数种易类著作。 二是选取版本价值值得重视;所书易类典籍文献价值高,主要是:一、所录《永乐大典》辑本25种,这些都是祖本、孤本、自然不用说。如唐代易学著作流传很少,一般只有孔颖达《周易正义》和李鼎祚的《周易集解》,而《四库全书》则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史征的《周易口诀义》六卷。宋代司马光的《温公易说》也别无传本,至于宋人李光所撰,大所推重。更值得关注的是集中了内府所藏宋元善本,如与《天禄琳琅书目》对观,今总目提要所载内府本有23种(存目有9种)、均为宋元精本,收入《四库全书》,也可以驳后人《四库全书》版本不隹之说。 三是对易学的经典审视疏理十分重视,全书站在正统经学的角度,再次体现出对易类的经典的尊隆与推重。《四库全书》对易类作为经典的重要原则是把自宋以来对易学的迷雾予以了廓清,还从经学的角度还易学本来面目,对易术、易数、易象非“大道”之作作为易外别传划出易经范畴。纪晓岚在易类提要后案中完整的表明了这一原则:“《易》之数无不尽,《易》之理无不通,《易》之象无不该矣。《左氏》所载即古占法,其条理可覆案也。故象也者,理之当然也,进退存亡所由决也。数也者,理之所以然也,吉凶悔吝所由生也。圣人因卜筮以示教,如是焉止矣。宋人以数言《易》,已不甚近于人事,又务欲究数之所以然,于是由卦画推奇偶,由奇偶推《河图》、《洛书》,由《河图》、《洛书》演为黑白方圆、纵横顺逆,至于汗漫而不可纪,曰此作《易》之本也。及其解经,则彖义爻象又绝不本图书立说,岂画卦者一数,系辞者又别一数耶?夫圣人垂训,实教人用《易》,非教人作《易》。经者,常也,曾是而可为常道乎?朱子以康节之学为《易》外别传,持论至确。其作《易学启蒙》,盖以程子《易传》不及象数,故兼备此义以补所阙,非专以数立教也。后人弃置《本义》而专以《启蒙》为口实,殆倒置其本末矣。今所编录,于推演数学者略存梗概,以备一家。其支离曼衍,不附《经》文,于《易》杳不相关者,则竟退置于术数家,明不以魏伯阳、陈抟等方外之学淆《六经》之正义也。” 这与朱彝尊的《经义考》大不相同,也与《千顷堂书目》不同,《四库全书》可谓从易书迷阵中予以甄别、廓请,再加以综理,博取,既疏理了三千年易书流传,也为我们研究提供了基础,而完备的资料。 更值得指出的是,四库馆臣对于谶纬的收录,四库馆臣首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完书,这不仅开创后世辑佚纬书之始,而且对纬书的论说也给予了文化上的解读,而不像以前那样视为邪说异端,更不从属经的角度予以排斥,将其置于附录也是十分有学术文化意义的。 《四库全书》之所以如此重视易学,这首先与清初易学的勃兴与发达有关,清初学者对易学学术文化贡献是历史上最大的时期,尤为巨大的贡献是对汉代易学的辑合,她成为清代复兴汉学的重镇。加之清初诸帝分别撰述了《易经通注》(顺治)、《日讲易经解义》、《周易折中》(康熙)及《周易述义》(乾隆)。清代诸帝力事撰述,实际上是对易道之弘扬,尤其贯彻易道即“人道”、“民用”,与前代谓之“天道”大有不同。上有所好,下必盛行之,清初经学家人人皆有易着。今《四库全书》中共收清人作品有48种,存目151种。还有,在《四库全书荟要》中,共收录易学作品达42种,居《荟要》收书品种总数的十分之一,足见对《周易》的重视。 三 作为总纂官的纪晓岚,他亲自主导了经类的编定。现通过对比他的文集中相关文字,完全可以判定易类提要包括小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售价:23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付费内容
售价:23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