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光地撰《周易觀彖•卷十》繫辭上傳
周易觀彖卷十
大學士李光地撰
繫辭上傳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尊卑專言天地,卑高則天地間之物,山澤之類是也。動静以兩物言之,或動而或静;以一物言之,時動而時靜,莫不各有常理焉。方謂在天之方候,方候易則生殺之氣以類而聚矣。物謂在地之形質,形質異則清濁之品以羣而分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謂其本一氣也,而有兩在,如日月之精降為水火,水火之氣升為雲電,皆其驗也。此節以造化不易之體言,樂記所謂天地之序也。上句皆屬造化,下句皆切易書,明畫前之有易也。故下文遂直用易中名物以說造化,不復分别。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相摩以兩物相交言,如天與地,山與澤,雷與風,水與火;相盪以八物互相交言,如天與雷、風、水、火、山、澤,餘亦如之。此節以造化交易之情言。
鼔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生物之機動於雷霆,養物之用資於風雨。暑者所以發而舒之,寒者所以歛而止之。要其品彚男女之根,資始成形之本,則莫非乾坤之所為也。此節以造化變易之用言,合上節皆樂記所謂天地之和也。不易者一定之分,故首節先天地而次以六子之倫。變易者流行之機,故此節先六子而以乾坤終焉。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上文言天地之化備矣,此則推言其所以成化者,根於天地性情之德。易,坦易也。簡,簡約也。為物不二,故其心易;無為而成,故其事簡。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以人之體天地者言也。心坦易,故易知;事簡約,故易從。易知則人心協,故有親;易從則人力合,故有功。有親則得乎同然不易之理,故可久;有功則極乎推凖無外之規,故可大。可久可大者,賢人之德業也。天地德業,易簡而已。故易簡則得天下之理,而可以成位於天地之中。
右第一段。
此章明作易之原,乃上下傳及說卦諸篇之綱要。蓋先儒之言易者,曰不易也,交易也,變易也,易簡也。其義則此章備之。凡傳中言廣大,言神化,言德業之精微,莫不一出乎此。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
聖人兼羲、文、周言之。設為八卦而觀其象,伏羲之易也;繫之彖、爻辭以明示吉凶,文、周之易也。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承上文而言卦中所有之象,以起下文也。蓋卦畫既成,剛柔交錯,有相推之象,則天道人事之變化,出孚其間矣。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此象之著於人事者也。剛柔相雜,而吉凶悔吝生焉。得則吉,失則凶,可憂則悔,可虞則吝,而人事之變窮矣。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此象之著於天道者也。變則進,化則退,剛為晝,柔為夜。六爻變動,乃隂陽、剛柔、仁義並行,天地人之至理也,而天道之變盡矣。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天道之消息盈虚,人事之存亡得喪,皆有自然之之序焉。以身體之,故居而安。其理則皆見於聖人之辭,以心契之,故樂而玩。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别其象之定理,揆其變之先幾,所謂易之序也。涵泳其辭意之深,體察其占示之决,所謂爻之辭也。體道順理,則合乎天之意,而自天祐之。
右第二段。
上章既言造化之理,以明作易之原,故此章繼之,遂言聖人作易之事。蓋易之作,明天道而察民,故吉凶與人同患者也。故學易之君子,必孜孜反已,拳拳服膺,然後能得聖人之心,而受天之祐。此後數章,皆以申釋此章之意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
象者,變之統會;變者,象之支分。彖辭總言一卦之象,爻辭析言六位之變。上章言爻之辭者,舉爻以該卦,故此備言之。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
彖爻之辭,為筮而設,故吉凶、悔吝、无咎者,斷占之凡例也。吉凶者,失得之象,故辭之吉凶,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憂虞之象,故辭之悔吝,言乎其小疵也。无咎則行乎四者之間,蓋内省不疚,以消悔吝之萌,反已無愆,而順吉凶之至,乃人心之得其正,而人事之得其平者,故辭之无咎,善乎其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爻位有上下尊卑,故有以列貴賤,而變存乎其間矣。卦體有隂陽消息,故有以齊小大,而象見乎其内矣。至於察其消息,審其當否,而辨其吉凶之占,則存乎彖爻之辭。然吉凶者,事之已成,辨之而已。悔吝則小疵方形,必有其幾微之介焉。聖人往往於此而預為之憂,曰:如是則有悔,如是則有吝。所以使人謹於幾先,不待乎著明而後覺也。无咎雖行乎四者之間,而而其機皆在於悔。蓋悔而後能補過,能補過而後无咎。其所以一轉而為吉者,此也。以是處吉,則必惕然有以保其吉,而不至於吝。以是處吝,則必翻然有以消其吝,而不至於凶矣。故凡易之震動人以无咎者,必於悔而發其機焉。下傳曰: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懼者,震之謂也。知懼則知悔矣。无咎,其四時中和之氣;悔,其子半來復之陽與。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所謂彖者,言乎象也,舉卦以該爻。
右第三段,
申釋二段吉凶得失一節之意。
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