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剥卦 地位:老阴|人位:老阴|天位:少阴|错卦:泽天夬|综卦:地雷复|交互卦:坤为地
【周易上经】第24卦-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宋)董楷撰《周易傳義附錄•卷四下》
傳:復序卦:物不可以終盡,剥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物无剥盡之理,故剥極則復來。【一无來字】隂極則陽生,陽剥極於上而復生於下,窮上而反下也,復所以次剥也。為卦一陽生五隂之下,隂極而陽復也。歲十月,隂盛既極,冬至則一陽復生於地中,故為復也。陽,君子之道,陽消極而復反。君子之道,消極而復長也,故為反善之義。
【原文】复卦䷗卦辞: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傳:復亨,旣復則亨也。陽氣復生於下,漸亨盛而生育萬物。君子之道旣復,則漸以亨通澤於天下,故復則有亨盛之理也。出入无疾,出入謂生長。復生於内,入也。長進於外,出也。先云出,語順耳。陽生非自外也,來於内,故謂之入。物之始生,其氣至微,故多屯艱。陽之始生,其氣至微,故多摧折。春陽之?為隂寒所折,觀草木於朝暮,則可見矣。出入无疾,謂微陽生長,无害之者也。旣无害之,而其類漸進而來,則將亨盛,故无咎也。所謂咎,在氣則為差忒,在君子【一有之道字】則為抑塞,不得盡其理。陽之當復,雖使有疾之,固不能止其復也,但為阻礙耳。而卦之才有无疾之義,乃復道之善也。一陽始生至微,固未能勝羣隂,而?生萬物,必待諸陽之來,然後能成生物之功,而无差忒,以朋來而无咎也。三陽子丑寅之氣,生成萬物,衆陽之功也。若君子之道旣消而復,豈能便勝於小人?必待其朋類漸盛,則能協力以勝之也。
【原文】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反復之復,芳福反。又作覆,彖同】。
傳:謂消長之道,反復迭至。陽之消,至七日而來復。姤,陽之始消也,七變而成復,故云七日,謂七更也。臨云八月有凶,謂陽長至於隂,長歷八月也。陽進則隂退,君子道長,則小人道消,故利有攸往也。
《程氏•附録》:近取諸身,百理皆具。屈伸往來之義,只於鼻息之間見之。屈伸往來只是理,不必將旣屈之氣,復為方伸之氣,生生之理,自然不息。如復言七日來復,其間元不斷續,陽巳復生,物極必返,其理須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終。
又曰:凡物之散,其氣遂盡,无復歸本原之理。天地間如洪爐,雖生物銷鑠亦盡,況旣散之氣,豈有復在?天地造化,又焉用此旣散之氣?其造化者,自是生氣。至如海水,日出則潮水涸,是潮退也,其涸者巳无也。月出則潮水生也,卻非是將巳涸之水為潮,此是氣之終始。開闔便是易,一闔一闢謂之變。
《本義》復,陽復生於下也。剥盡則為純坤,十月之卦,而陽氣巳生於下矣。積之踰月,然後一陽之體始成而來復,故十有一月其卦為復。以其陽旣往而復反,故有亨道。又内震外坤,有陽動於下而以順上行之象,故其占又為巳之出入,旣得无疾,朋類之來,亦得无咎。又自五月姤卦一隂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陽來復,乃天運之自然,故其占又為反復其道。至於七日,當得來復,又以剛德方長,故其占又為利有攸往也。反復其道,往而復來,來而復往之意。七日者,所占來復之期也。
《朱氏•附録》:問:復一陽動於下,而云朋來无咎,何也?曰:方一陽生,未有朋類,必竟是陽長,將次並進,以其為君子之道,故亨通而无咎也。
○七日只取七義,猶八月有凶只取八義。
○七日來復,終不是巳往之陽重新將來復生,舊底巳自過了,這裏自然生出來。
○復,反也,言陽氣旣往而來反也。夫大德敦化而川流不窮,豈假夫旣消之氣以為方息之資也哉?亦見其絶於彼而生於此,而因以著其往來之象爾。唯人亦然,太和保合,善端无窮。所謂復者,非曰追夫已放之心而還之,録夫巳棄之善而屬之也,亦曰不肆焉以騁於外,則本心全體即此而存,固然之善自有所不能巳耳。
○看來天地中閒,此氣升降上下,當分為六層。十一月冬至,自下面第一層生起,直到第六層上,至天為四月。陽氣纔生足便消,下面隂氣便生,只是這一氣升降循環,不巳往來乎六層之中也。或問:月令中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此又似天地之氣相交合否?曰:只是這一氣,陽極則陽消而隂生,隂極則隂消而陽生。天氣下降,便是冬至。復卦之時,陽氣在下面生起,故云下降。或曰:如此則隂是消於上,而陽生於下,都不見得天氣下降。曰:也須一轉,則陽氣在下,故從下生也。今以天運言之,則一月日自轉一匝,然又有每大轉底時候。盖天本是一箇大底物,須大着心胸看,不可拘一不通也。
【原文】复卦䷗彖传: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傳:復亨,謂剛反而亨也。陽剛消極而來反,旣來反,則漸長盛而亨通矣。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以卦才言其所以然也。下動而上順,是動而以順行也。陽剛反而順動,是以得出入无疾,朋來而无咎也。朋之來,亦順動也。
《本義》:復亨,剛反。剛反則亨,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以卦德而言。
《朱氏•附録》:問:剛反當作一句。曰:然。此二字是解復亨。下云動而以順行,是解出入无疾以下。大抵彖辭解得易極分明,子細尋索,儘有條理。
【原文】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長,丁丈反】。
傳:其道反復往來,迭消迭息【一有也字】。七日而來。復者,天道之運行如是也。消長相因,天之理也。陽剛,君子之道長,故利有攸往。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為見天地之心,盖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程氏•附録》:復其見天地之心,一言以蔽之。天地以生物為心。
○復者,反本也,本有而去之。今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