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嗑(火雷噬嗑)【巽宫五世卦|离上:错坎综离-先天:东方-后天:南方|震下:错巽综艮|先天:东北|后天:东方|天位:少阴|人位:少阳|地位:少阴】
【周易上经】第22卦-贲卦䷕山火贲卦(离下艮上)-(宋)董楷撰《周易傳義附錄•卷四下》
傳:賁序卦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舍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物之合則必有文,文乃飾也。如人之合聚,則有威儀上下;物之合聚,則有次序行列。合則必有文也,賁所以次噬嗑也。為卦山下有火,山者,草木百物所聚也。下有火則照見其上,草木品彚皆被其光彩,有賁飾之象,故為賁也。
【原文】贲卦䷕卦辞:
賁亨,小利有攸往【賁,彼偽反,卦内同】。
傳:物有飾而後能亨,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有實而加飾,則可以亨矣。文飾之道,可增其光彩,故能小利於進也。
《本義》賁,飾也。卦自損來者,柔自三來而文二,剛自二上而文三。自既濟而來者,柔自上來而文五,剛自五上而文上。又内離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象,故為賁。占者以其柔來文剛,陽得陰助,而離明於内,故為亨。以其剛上文柔,而艮止於外,故小利有攸往。
【原文】贲卦䷕彖传: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上時掌反】。
傳:卦為賁飾之象,以上下二體,剛柔交相【一作相交】。為文飾也。下體本乾,柔來文其中而為離。上體本坤,剛往文其上而為艮。乃為山下有火,止於文明而成賁也。天下之事,无飾不行,故賁則能亨也。柔來而文剛,故亨。柔來文於剛,而成文明之象,文明所以為賁也。賁之道能致亨,實由飾而能亨也。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分乾之中爻,往文於艮之上也。事由飾而加盛,由飾而能行,故小利有攸往。夫往而能利者,以有本也。賁飾之道,非能增其實也,但加之文彩耳。事由文而顯盛,故為小利有攸往。亨者,亨通也。往者,加進也。二卦之變,共成賁義。而彖分言【一无言字】上下各主一事者,蓋離明足以致亨,文柔又能小進也。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此承上文言。隂陽剛柔相文者,天之文也。止於文明者,人之文也。止,謂處於文明也。質必有文,自然之理。理必有對待,生生之本也。有上則有下,有此則【一作必字】有彼,有質則有文。一不獨立,二則為文。非知道者,孰能識之。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本義》賁亨,亨字疑衍。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以卦變釋卦辭。剛柔之交,自然之象,故曰天文。先儒說天文上,當有剛柔交錯四字,理或然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又以卦德言之,止,謂各得其分。
【原文】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傳:天文,謂日月星辰之錯列,寒暑隂陽之代變,觀其運行,以察四時之遷改也。
【原文】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傳:人文人理之倫序,觀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一无天字】下【一无下字】成其禮俗,乃聖人用賁之道也。賁之象取山下有火,又取卦變柔來文剛,剛上文柔。凡卦有以二體之義及二象而【一无而字】成者,如屯取動乎險中與雲雷,訟取上剛下險與天水違行是也。有取一爻者,成卦之由也。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是也。有取二體又取消長之義者,雷在地中復,山附於地剥是也。有取二象兼取二爻交變為義者,風雷益兼取損上益下,山下有澤損兼取損下益上是也。有既以二象成卦復取爻之義者,夬之剛決柔,姤之柔遇剛是也。有以用成卦者,巽乎水而上水井,木上有火鼎是也。鼎又以卦形為象,有以形為象者,山下有雷頤,頤中有物曰噬嗑是也。此成卦之義也。如剛上柔下,損上益下,謂剛居上,柔在下,損於上,益於下,據成卦而言,非謂就卦中升降也。如訟、无妄云剛來,豈自上體而來也?凡以柔居五者,皆云柔進而上行。柔居下者也,乃居尊位,是進而上也,非謂自下體而上也。卦之變皆自乾、坤,先儒不逹,故謂賁本是泰卦,豈有乾、坤重而為泰,又由泰而變之理?下離本乾,中爻變而成離;上艮本坤,上爻變而成艮。離在内,故云柔來;艮在上,故云剛上,非自下體而上也。乾、坤變而為六子,八卦重而為六十四,皆由乾、坤之變也。
《本義》:極言賁道之大也。
《朱氏•附録》:或問:近略考卦變,以彖辭考之,說卦變者凡十九卦,蓋言成卦之由。凡彖辭不取成卦之由,則不言所變之爻。程子專以乾、坤言變卦,然只是上下兩體皆變者可通,若只一體變者則不通。兩體變者凡七卦,隨、蠱、賁、咸、恒、漸、渙是也;一體變者兩卦,訟、无妄是也。七卦中取剛來下柔、剛上柔下之類者可通。至一體變者,則以來為自外來,故說得有礙。大凡卦變,須觀兩體上下為變,方知其所由以成之卦。先生曰:便是此處說得有礙。且《程傳》賁卦所云,豈有乾卦重而為泰,又自泰而變為賁之理?若其說果然,則所謂乾、坤變而為六子,八卦重而為六十四,皆由乾、坤而變者,其說不得而通矣。蓋有則俱有,自一畫而二,二而四,四而八,而八卦成;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而重卦備。故有八卦,則有六十四矣。此康節所謂先天者也。若震一索而得男以下,乃是已有此卦了,就此卦生出此義,皆所謂後天之學。今所謂卦變者,亦是有卦之後,聖人見得有此象,故發於彖辭,安得謂之乾、坤重而為是卦,則更不可變而為他卦邪?若論先天一卦,亦无既畫之後,乾一、兌二、離三、震四,至坤居末,又安有乾、坤變而為六子之理?凡今易中所言,皆是後天之易耳。以此見得康節先天、後天之說,最為有功。
○伊川不取卦變之說,至柔來而文剛,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諸處皆牽強說了。王輔嗣卦變,又變得不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