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为地卦 地位:老阴|人位:老阴|天位:老阴|错卦:乾为天|综卦:坤为地|交互卦:坤为地
【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文言傳-(明)胡廣等敕纂《周易傳義大全•卷二》
【原文】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静而德方。
《本義》剛方,釋牝馬之貞也。方,謂生物有常。
○朱子曰:坤至柔而動也剛,坤只是承天,如一氣之施,坤則盡能發生承載,非剛安能如此。又曰:乾行健固是有力,坤雖柔順,亦是決然恁地順,不是柔弱放倒了,所以聖人說坤至柔而動也剛。
○建安丘氏曰:坤體本至柔,及其生物發動處,柔中未嘗无剛也。本至静而大德曰生,賦形一定不易,於此可見其德之方也。
○西溪李氏曰:聖人恐剛字害坤之體,故曰動也剛,動其發用處。
○臨川吳氏曰:乾之為德,不徒剛健而能中正,故為乾元之大;坤之為德,不徒柔靜而能剛方,故為坤元之至。
【原文】後得主而有常,
《本義》:《程傳》曰:主下當有利字。
○臨川吳氏曰:彖傳言後順得常,此言後得主利,是為坤道之常也。
○進齋徐氏曰:後得主利而有常,是再釋利貞之義,謂處後順乾,則得其道而主利,可以常久也。
【原文】含萬物而化光。
《本義》:復明亨義,
○臨川吳氏曰:彖傳言含弘光大,此言静翕之時,含萬物生意於中,動闢則化生萬物而光輝。
【原文】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傳:坤道至柔,而其動則剛;坤體至靜,而其德則方。動剛,故應乾不違德;方,故生物有常。陰之道不唱而和,故居後為得而主。利成萬物,坤之常也。含容萬類,其功化光大也。主字下脫利字。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承天之施行不違時,贊坤道之順也。
《或問》:《程傳》云:坤道至柔而動則剛,坤體至静而德則方。柔與剛相反,静與方疑相似。
○朱子曰:静无形,方有體。方,謂生物有常。言其得方正一定, 然不易,而生物有常也。静言其體,則不可得見;方言其德,則是其著也。
《本義》:復明順承天之義。
○此以上申彖傳之意。
○臨川吳氏曰:彖言乃順承天,此言坤道之順,承天之健,而隨天之時以行。彖與文言互相發。
○隆山李氏曰:坤道无成而代有終,不可先乾而起,亦不可後乾而不應。一以柔順為正,承天之時而作,成物以終其功,則得矣。故曰: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此總言純坤之大體,以為體坤元之用者,當後天而不可先天也。
○中溪張氏曰:陰陽寒暑,生殺榮悴,一出於天,而地但聽命焉。方其煖然為春,地亦與之為春也。及其凄然為秋,地亦與之為秋也。坤道其順乎,亦惟上承天施,而與時偕行爾。
○雲峰胡氏曰:乾文言釋元亨利貞,自元而亨,亨而利,利而貞,乾以君之,所主在元也。坤文言則首釋牝馬之貞,自貞而利,利而亨,亨而元,坤以藏之,所主在貞也。
【原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氷至。蓋言順也。
傳: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積而成。家之所積者善,則福慶及於子孫;所積不善,則災殃流於後世。其大至於弑逆之禍,皆因積累而至,非朝夕所能成也。明者則知漸不可長,小積成大。辯之於早,不使順長,故天下之惡无由而成,乃知霜氷之戒也。霜而至於【一无於字】氷;小惡而至於【一无於字】大,皆事勢之順長也。
《本義》:古字順、慎通用。按:此當作慎,言當辯之於微也。
○朱子曰:陰陽皆自微至著,不是陰便積著,陽便合下具足。此處亦不說這箇意。履霜堅氷,只是說從微時便須著慎來,所以說蓋言慎也。由辯之不早辯。李**云:不早辯他,直到得郎當了 方辯,剗地激成事來。此說最好。
○東萊呂氏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如何得積?惡如何得不積?肉羶則蟻集,醯酸則蚋聚。若胸中有容著善處,善自然積;胸中无容著惡處,惡自然不積。
○臨川吳氏曰:小善積而為大善,則福慶亦大而為餘慶;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則禍殃亦大而為餘殃,必然之理也。
○雲峰胡氏曰:諸家釋順字,謂善與不善皆由順而後積。《本義》作愼,言當辯之於微也。蓋善與不善皆自微而至,著於其微也。審而謹之,則善惡之幾以決,善念之萌以長,自不肯甘為不善之習矣。以此見讀作順字,不若愼字有下工夫處。
【原文】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傳:直言其正也,方言其義也。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一作則】内直;義形而【一作則】外方。義形於外,非在外也。敬義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孰為疑乎?
○程子曰: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
○切要之道,无如敬以直内,心敬則内自直。
○敬義夾持,直上達天,德自此。
○問:人有專務敬以直内,不務方外,何如?曰:有諸中者必形諸外,惟恐不直内,内直則外必方。
○問:敬義如何别?曰:敬只是持已之道,義便知有是非,順理而行,是為義也。若只守一箇敬,不是集義, 是都無事也。
○乾九三言聖人之學,坤六二言賢人之學,此其大致也。若夫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則雖聖人不越乎此,无異道故也。
○龜山楊氏曰:守一之謂敬,无適之謂一。敬足以直内而已,發之於外,則未能時措之宜也,故必有義以方外。又曰:盡其誠心而無偽焉,所謂直也。若施之於事,則厚薄隆殺,一定而不可易,為有方矣。所主者敬,而義則自此出焉,故有内外之辨。
○朱子曰:敬立而内自直,義形而外自方。若欲以敬要去直内,以義要去方外,則非矣。問義形而外方。曰:義是心頭斷事厎,心斷於内,而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