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MustVIP]
(明)來知德著《周易集注》繁體版卷八:下经第四十二卦_益卦:風雷益卦(震下巽上)
益與損相綜,益之震上而為艮,則損下以益上,所以名損;損之艮下而為震,則損上以益下,所以名益。《序卦》: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所以次損。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利有攸往者,凡事無不利也。利涉大川者,言不惟利所往,可以處常,亦可以濟變。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以卦綜釋卦名,以卦體卦象卦德釋卦辭,而贊之。損,損上卦之艮;益,益下卦而為震也。民說无疆,就損益所及之澤而言也,益在民也。其道大光,就損益所行之事而言也,益在君也。人君居九重之上,而能膏澤及于閭閻之民,則其道與乾坤同其廣大,與日月同其光明。何大光如之?卦本損上,然能損上以益下,則並上亦益矣。民益君,益所以名益。九五以中正位乎上,而六二以中正應之,是聖主得賢臣而慶,澤自流于天下矣,所以利有攸往也。木道乃行者,亦如中孚之舟虛,乃風中之木,故木道乃行。中孚、渙皆風木,且本卦象離錯坎,亦有水象。動而巽者,動則有奮發之勇而不柔弱,巽則有順入之漸而不鹵莽,所以德崇業廣。日進無疆,此以卦德言也。震乃剛卦,為天,天施者初之陽也,巽乃柔卦,為地,地生者四之陰也。天以一陽施于下,則天道下濟而資其始也,以一陰升于上,則地道上行而資其生,所以品物咸亨。而其益無方,此以卦題言也。時者理之當其可也,言凡益之道,非理之本無而勉強增益之也,乃理之當其可而後增益也,如曰日進無疆者,以人事當然之理而益也。曰其益无方者,以造化自然之理而益也,理之所在,當益而益,是以自我益之。改過遷善,不嫌其多,自人益之,十朋之龜愈見其吉矣。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風雷之勢,交相助益,益之道也。善者天理也,吾性之本有也。過者人欲也,吾性之本無也。理欲相為乘除,去得一分人欲,則存得一分天理。人有善而遷從,則過益寡;已有過而速改,則善益增,即風雷之交相助,益矣。
益卦初九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
大作者,厚事也,如遷國大事之類是也,故曰益以興利。陽大陰小,此爻陽,故以大言之。元吉,以功言,非諸爻以效言也。
初剛在下,為動之主,當益之時,受上之益者也。六四近君,與初為正應,而為六四所信任,以其有剛明之才,故占者利用為大作。然位卑任重,則有所不堪者,必其所作之事周悉萬全,為經久之良圖,至于元善,方可无咎。茍輕用敗事,必負六四之信任矣,故戒占者以此。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下者,下位也。厚事者,大作也。初位卑,本不可以任厚事,豈能无咎,故必大善而後无咎也。
益卦六二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損之六五即益之六二,以其相綜,特倒轉耳,故其象同。損受下之益,此則受上之益。十朋之龜者,寵錫優渥之象也。永貞吉者,必長永貞,固守其虛中之德,而後可以常保其優渥之寵錫也。王用亨于帝者,言永貞虛中之心,必如人君之對越在天,小心翼翼也,此一句又永貞之象,乃占中之象也。帝出震,齊巽,本卦下震上巽,帝之象也。
六二當益之時,虛中處下,蓋精白一心一事君,本無求益之心而自得君之寵益者也,故有或益十朋之龜弗克違之象。然爻位皆陰,又戒以永貞,必事君如事天,而後可以受此益也,故又有王用享于帝之象,占者必如是方吉也。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言不知所從來也,與上九自外來同。二則吉來,上則凶來。
益卦六三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凶者,險阻盤錯也,如使大將出師,及使至海外之國,豈不是凶。三之爻位本凶,說文云:凶象地穿交陷其中。中爻坤地震極,未有不陷者,凶之象也。无咎者,凶事乃上之所益,三不得與焉,所以无咎也。有孚者,誠信也。中行者,中道可行之事也。凶事乃太過之事,故以中言之。告公者,告于四也。故六四曰:中行告公從。圭乃通信之物,祭祀朝聘用之,所以達誠信也。六爻中虛,有孚之象也,巽綜兌,兌為口,告之象也,故夬外卦兌亦曰告自邑,泰卦中爻兌亦曰自邑告命,震為玉圭之象也,用圭乃有孚之象,又占中之象也。有孚以下,乃聖人教占者開凶事之路也。
六三陰柔不中不正,又居益下之極,當益下之時,故有受上之益而用行凶事之象,占者得此可以无咎,若以陰柔不堪此凶事,必當有孚誠信,以中道可行之事告于公,如用圭通誠信焉,庶乎凶事或可免也。故又有中行告公用圭之象,教占者必如此。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固有之者,本有之也。言三之爻位多凶,則凶事乃三之本有也。孔子三多凶之句,本原于周公之爻辭,六十四卦惟謙卦三爻有吉字,餘皆無,故三多凶。
益卦六四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中行告公者,即三爻以中道可行之事而告于四也。從者,巽性順,從之象也。為字去聲。凡遷國安民,必為其依而後遷。依者,依其形勝也,依形勝即所以依民也,如漢高祖之徙長安,以其地阻,三面可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依其險而遷者也。國有所依,則不費其兵,不費其財,而民有所依矣。宋太阻亦欲徙長安,因晉王固諫,乃嘆曰: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以四面受敵,無所依也。故周公不曰「利用遷國」,而曰「為依遷國」。中爻坤,國之象也。損益相綜,損卦艮之一陽下而遷為益之初,兌三之陰上而遷為益之四,遷之象也。九五坐于上而三陰兩列中空,如天府,前後一陽,為之藩屏,有所憑依,一統之象也,故利用為依遷國,蓋遷國安民,乃益下中行之大事,則非凶事矣,故三告而四從也。
四陰得正,有益下之志,而又有益下之權者也,三乃受四之益者。若以中道可行之事,告于四而四從之,上下協謀則利用為依遷國而凡事之可遷移者,亦無不利也,故其象如此,占可知矣。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八卦正位,巽在四,四以益下為志,故告公從。
益卦九五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惠者,即益下之惠也。心者,益下之心也。德者,益下之政也。二、三皆受上之益者也,則益之權在四矣。三比四,有孚于四,以中行告四,四從之。五比四,有孚于四,四不必告五,五亦不必問四矣。下于上曰告,上于下曰問。蓋正位在四,知其必能惠下也,所以勿問也,故小象曰:勿問之矣。巽為命,綜兌為口,中爻坤,錯乾為言,皆告問之象也,故三爻、四爻、五爻,曰告曰問,五爻變成艮矣,艮止,勿問之象也。我者五,自謂也。元吉,即有孚惠德也。言四之惠者,皆五之德也。
九五陽德中正,為益下之主,當益之時,以益下之惠心,有孚于四,不必問而知其元吉矣,何也?蓋五孚于四五之心,知四必能惠我之德也,故有勿問之象,而占者元吉。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四之小象曰告公從,五曰勿問之矣。見告問二字,為重上下相聯屬也。四曰以益者也,五曰大得志也,見四以益下為志,而此則大得益下之志也。看六爻要留心小象。
益卦上九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莫益者,莫能益也。此爻與恒卦九三同,亦不恒其德者也。所以下句言勿恒,蓋巽為進退不果,勿恒之象也,所以莫益也。又變坎為盜,中爻艮為手,大象離為戈兵,坎錯離亦為戈兵,盜賊手持戈兵,擊之象也。此與蒙卦上九擊字相同,通是有此象,前儒不識象,止以理度之,就說求益不已,放于利而行多怨,不奪不饜,往往似此失易之旨,殊不知益卦不比損卦,損剛益柔有時,非恒常之道也,若益而不已,則日進無疆,其益無方,所以立心當恒,若不恒,不能益而不已,則凶矣。
上九以陽剛居益之極,極則變而不益矣,故有莫益或擊之象,所以然者,以其立心不恒也,若益民之心,恒久不變,則民說無疆矣,安有擊之之凶哉,惟其立心不恒,所以占者凶。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辭者爻辭也,偏對正言,言非爻辭之正意也。正意在下句,言且莫言,莫能益也,此非到底之辭,猶有擊之之者,此是正辭也。自外來,與六二同,但分吉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