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经网

(明)来知德撰《周易集注》繁体版卷五上经:第二十四卦_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

地雷复卦 地位:少阴|人位:老阴|天位:老阴|错卦:天风姤|综卦:山地剥|交互卦:坤为地 (明)来知德撰《周易集注》繁体版卷五上经:第二十四卦_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 復者,來復也。自五月一陰生後,陽一向在外,至十月變坤,今冬至復來反還于內,所以名復也。《序卦》「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所以次剝。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先言出而後言入者,程子言:語順是也。出者剛長也,入者剛反也,疾者遽迫也。言出而剛長之時,自一陽至五陽,以漸而長,是出之時未嘗遽迫也。入而剛反之時,五月一陰生,九月之剝,猶有一陽,至十月陽變,十一月陽反,以漸而反,是入之時,未嘗遽迫也。朋者,陰牽連于前,朋之象也。故豫卦損卦益卦泰卦咸卦,皆因中爻三陽三陰牽連,皆得稱朋也。自外而之內曰來,言陰自六爻之二爻,雖成朋黨而來,然當陽復之時,陽氣上行,以漸而長,亦無咎病也。復之得亨者以此。道猶言路,言剛反而復之道路也。七日來復者,自姤而遯否觀剝坤復,凡七也,即七日得之意。蓋陽極于六,陰極于六,極則反矣,故七日來復也。无疾咎者,復之亨也。七日來復,復之期也。利有攸往,復之占也。大抵姤復之理,五月一陰生為姤,一陰生于內則陽氣浮而在外矣。至于十月坤,陰氣雖盛而陽氣未嘗息也,但在外耳,譬之妻雖為主,而夫未嘗亡,故十一月一陽生,曰剛反,反者言反而歸之于內也。十一月一陽生而復,一陽生于內則陰氣浮而在外矣。至于四月乾,陽氣雖盛而陰氣未嘗息也,但在外耳,譬之夫雖為主,而妻未嘗亡,故五月一陰復生,天地雖分陰陽,止是一氣,不過一內一外而已。一內一外即一升一沉,一盛一衰,一代一謝也。消息盈虛,循環無端,所以言剝言復。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以卦德卦體釋卦辭而贊之。剛反對剛長,反者,言剝之剛窮上反下而為復也。長者,言復之剛自下進上,歴臨泰而至于乾也。以其既去而來反也,故亨。以其既反而長也,故利有攸往。剛反,言方復之初。剛長,言已復之後。行亦動也,言下體雖震動,然上體乃坤順,以順而動,所以出入往來,无疾无咎。天行者,陰陽消息,天運之自然也,故反復其道,七日來復。陽剛用事,君子道長,所以利有攸往。見天地之心者,天地無心,生之不息者,乃其心也。剝落之時,天地之心,幾于滅息矣。今一陽來復,可見天地生物之心,無一息之間斷也。一陽之復在人心,則惻隱羞惡辭讓是非,性善之端也,故六爻以復善為義。此孔子贊辭言天地間無物可見天地之心,惟此一陽初復,萬物未生,見天地之心,若是三陽發生萬物之後,則天地之心盡散在萬物,不能見矣。天地之心動後方見,聖人之心應事接物方見。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先王者,古之先王,后者今之時王。一陽初復,萬物將發生之時,當上下安靜,以養微陽。商旅不行者,下之安靜也。后不省方者,上之安靜也。人身亦然,月令齋戒,掩身是也。以卦體論,陰爻貫魚,商旅之象。陽爻橫亘于下,閉關之象。陽君不居五而居初,潛居深宮,不省方之象。以卦象論,震為大塗,中開大路,旅之象。坤為眾,商旅之象。震綜艮,艮止不行之象。闔戶為坤,閉關之象。坤為方,方之象。 複卦初九 初九:不遠復,无祗悔,元吉。 不遠者,失之不遠也。祗者,適所以之辭。適者往也,至也。人有過失,必至徴色發聲而後悔悟,此則困心衡慮者也。惟自此心而失之,又自此心而知之;自此心而知之,又自此心而改之,此則不遠,即復不至于悔者也。 初九一陽初生于下,復之主也。居于事初,其失不遠,故有不遠能復于善,無至于悔之象,大善而吉之道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為學之道無他,惟知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復則人欲去而天理還*,修身之要,何以加此。 *「還」原文誤作「遠」,據慈恩本改訂。 複卦六二 六二:休復,吉。 休者,休而有容也。人之有善,若已有之者也,以其才位皆柔,又變悅體,所以能下其初之賢而復。 六二柔順中正,近于初九,見初九之復,而能下之,故有休復之象,吉之道也,故其占如此也。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復初爻本碩果不食,窮上反下,其核又生仁,所以取此仁字,復禮為仁。初陽復,即復于仁也,故曰以下仁。 複卦六三 六三:頻復,厲无咎。 頻者數也,三居兩卦之間,一復既盡,一復又來,有頻之象,與頻巽同。頻復者,頻失而頻復也。厲者人心之危也。无咎者,能改過也。不遠之復者,顏子也。頻復則日月一至,諸子也。 六三以陰居陽,不中不正,又處動極,復之不固,故有頻失頻復之象。然當復之時,既失而能知其復,較之迷復者遠矣。故當頻失之時,雖免危厲,而至于復,則无咎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頻復而又頻失,雖不免于厲,然能改過,是能補過矣,揆之于義,故无咎。 複卦** **:中行獨復。 中行者,在中行也。五陰而四居其中,中之象也。凡卦三四皆可言中,益卦三四,皆言中行是也。此爻變震,應爻亦震,震為足,行之象也。獨復者,不從其類而從陽也,故孔子以從道象之。 **柔而得正,在群陰之中,而獨能下應于陽剛,故有中行獨復之象。曰獨復,則與休者等矣,蓋二比而四應也。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初之《象》曰以修身也,二曰仁,四曰道,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與道皆修身之事。二比而近,故曰仁。四應而遠,故曰道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明)来知德撰《周易集注》繁体版卷五上经:第二十四卦_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第1张

地雷复卦 地位:少阴|人位:老阴|天位:老阴|错卦:天风姤|综卦:山地剥|交互卦:坤为地

(明)来知德撰《周易集注》繁体版卷五上经:第二十四卦_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

復者,來復也。自五月一陰生後,陽一向在外,至十月變坤,今冬至復來反還于內,所以名復也。《序卦》「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所以次剝。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先言出而後言入者,程子言:語順是也。出者剛長也,入者剛反也,疾者遽迫也。言出而剛長之時,自一陽至五陽,以漸而長,是出之時未嘗遽迫也。入而剛反之時,五月一陰生,九月之剝,猶有一陽,至十月陽變,十一月陽反,以漸而反,是入之時,未嘗遽迫也。朋者,陰牽連于前,朋之象也。故豫卦損卦益卦泰卦咸卦,皆因中爻三陽三陰牽連,皆得稱朋也。自外而之內曰來,言陰自六爻之二爻,雖成朋黨而來,然當陽復之時,陽氣上行,以漸而長,亦無咎病也。復之得亨者以此。道猶言路,言剛反而復之道路也。七日來復者,自姤而遯否觀剝坤復,凡七也,即七日得之意。蓋陽極于六,陰極于六,極則反矣,故七日來復也。无疾咎者,復之亨也。七日來復,復之期也。利有攸往,復之占也。大抵姤復之理,五月一陰生為姤,一陰生于內則陽氣浮而在外矣。至于十月坤,陰氣雖盛而陽氣未嘗息也,但在外耳,譬之妻雖為主,而夫未嘗亡,故十一月一陽生,曰剛反,反者言反而歸之于內也。十一月一陽生而復,一陽生于內則陰氣浮而在外矣。至于四月乾,陽氣雖盛而陰氣未嘗息也,但在外耳,譬之夫雖為主,而妻未嘗亡,故五月一陰復生,天地雖分陰陽,止是一氣,不過一內一外而已。一內一外即一升一沉,一盛一衰,一代一謝也。消息盈虛,循環無端,所以言剝言復。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以卦德卦體釋卦辭而贊之。剛反對剛長,反者,言剝之剛窮上反下而為復也。長者,言復之剛自下進上,歴臨泰而至于乾也。以其既去而來反也,故亨。以其既反而長也,故利有攸往。剛反,言方復之初。剛長,言已復之後。行亦動也,言下體雖震動,然上體乃坤順,以順而動,所以出入往來,无疾无咎。天行者,陰陽消息,天運之自然也,故反復其道,七日來復。陽剛用事,君子道長,所以利有攸往。見天地之心者,天地無心,生之不息者,乃其心也。剝落之時,天地之心,幾于滅息矣。今一陽來復,可見天地生物之心,無一息之間斷也。一陽之復在人心,則惻隱羞惡辭讓是非,性善之端也,故六爻以復善為義。此孔子贊辭言天地間無物可見天地之心,惟此一陽初復,萬物未生,見天地之心,若是三陽發生萬物之後,則天地之心盡散在萬物,不能見矣。天地之心動後方見,聖人之心應事接物方見。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先王者,古之先王,后者今之時王。一陽初復,萬物將發生之時,當上下安靜,以養微陽。商旅不行者,下之安靜也。后不省方者,上之安靜也。人身亦然,月令齋戒,掩身是也。以卦體論,陰爻貫魚,商旅之象。陽爻橫亘于下,閉關之象。陽君不居五而居初,潛居深宮,不省方之象。以卦象論,震為大塗,中開大路,旅之象。坤為眾,商旅之象。震綜艮,艮止不行之象。闔戶為坤,閉關之象。坤為方,方之象。

複卦初九

初九:不遠復,无祗悔,元吉。

不遠者,失之不遠也。祗者,適所以之辭。適者往也,至也。人有過失,必至徴色發聲而後悔悟,此則困心衡慮者也。惟自此心而失之,又自此心而知之;自此心而知之,又自此心而改之,此則不遠,即復不至于悔者也。

初九一陽初生于下,復之主也。居于事初,其失不遠,故有不遠能復于善,無至于悔之象,大善而吉之道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為學之道無他,惟知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復則人欲去而天理還*,修身之要,何以加此。

*「還」原文誤作「遠」,據慈恩本改訂。

複卦六二

六二:休復,吉。

休者,休而有容也。人之有善,若已有之者也,以其才位皆柔,又變悅體,所以能下其初之賢而復。

六二柔順中正,近于初九,見初九之復,而能下之,故有休復之象,吉之道也,故其占如此也。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復初爻本碩果不食,窮上反下,其核又生仁,所以取此仁字,復禮為仁。初陽復,即復于仁也,故曰以下仁。

複卦六三

六三:頻復,厲无咎。

頻者數也,三居兩卦之間,一復既盡,一復又來,有頻之象,與頻巽同。頻復者,頻失而頻復也。厲者人心之危也。无咎者,能改過也。不遠之復者,顏子也。頻復則日月一至,諸子也。

六三以陰居陽,不中不正,又處動極,復之不固,故有頻失頻復之象。然當復之時,既失而能知其復,較之迷復者遠矣。故當頻失之時,雖免危厲,而至于復,則无咎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頻復而又頻失,雖不免于厲,然能改過,是能補過矣,揆之于義,故无咎。

複卦**

**:中行獨復。

中行者,在中行也。五陰而四居其中,中之象也。凡卦三四皆可言中,益卦三四,皆言中行是也。此爻變震,應爻亦震,震為足,行之象也。獨復者,不從其類而從陽也,故孔子以從道象之。

**柔而得正,在群陰之中,而獨能下應于陽剛,故有中行獨復之象。曰獨復,則與休者等矣,蓋二比而四應也。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初之《象》曰以修身也,二曰仁,四曰道,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與道皆修身之事。二比而近,故曰仁。四應而遠,故曰道。小象之精極矣。

複卦六五

六五:敦復,无悔。

敦者厚也,有一毫人欲之雜,非復。有一毫人欲之間,非復。敦復者,信道之篤,執道之堅,不以久暫而或變者也。不遠復者,善心之萌。敦復者,善行之固。无悔者,反身而誠也。敦臨敦復,皆因坤土。

六五以中德居尊位,當復之時,故有敦厚其復之象。如是則心與理一,無可悔之事矣,故占者无悔。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考者成也,言有中德,自我而成其敦復也,不由于人之意。初乃復之主,二以下仁而成休復,四以從道而成獨復,皆有資于初,以成其復。惟五以中德而自成,不資于初,故曰自。无祗悔者,入德之事。无悔者,成德之事,故曰考。

複卦上六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坤為迷,迷之象也。迷復者,迷其復而不知復也。坤本先迷,今居其極,則迷之甚矣。以者與也,並及之意。因師敗而並及其君,有傾危之憂也。坤為眾,師之象也。變艮,大象離,離為戈兵,眾人以戈兵而震動,行師之象也。國者坤之象也,詳見謙卦。十者,土數成于十也。不克征者,不能雪其恥也。災眚者凶也。用師以下則災眚之甚,又凶之大者也。復卦何以言行師?以其敵陽也。剝復相綜,陽初復,陰極盛,正龍戰于野之時,曰終有大敗者,陽上進,知其終之時,必至于夬之无號也。

上六陰柔居復之終,故有迷復之象,占者得此,凶可知矣。是以天災人眚,雜然並至。天下之事無一可為者,若行師,則喪師辱君,至于十年之久,猶不能雪其恥,其凶如此。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反君道者,反其五之君道也。六五有中德,敦復无悔,六居坤土之極,又無中順之德,所以反君道而凶。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付费内容
隐藏内容
地雷复卦 地位:少阴|人位:老阴|天位:老阴|错卦:天风姤|综卦:山地剥|交互卦:坤为地 (明)来知德撰《周易集注》繁体版卷五上经:第二十四卦_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 復者,來復也。自五月一陰生後,陽一向在外,至十月變坤,今冬至復來反還于內,所以名復也。《序卦》「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所以次剝。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先言出而後言入者,程子言:語順是也。出者剛長也,入者剛反也,疾者遽迫也。言出而剛長之時,自一陽至五陽,以漸而長,是出之時未嘗遽迫也。入而剛反之時,五月一陰生,九月之剝,猶有一陽,至十月陽變,十一月陽反,以漸而反,是入之時,未嘗遽迫也。朋者,陰牽連于前,朋之象也。故豫卦損卦益卦泰卦咸卦,皆因中爻三陽三陰牽連,皆得稱朋也。自外而之內曰來,言陰自六爻之二爻,雖成朋黨而來,然當陽復之時,陽氣上行,以漸而長,亦無咎病也。復之得亨者以此。道猶言路,言剛反而復之道路也。七日來復者,自姤而遯否觀剝坤復,凡七也,即七日得之意。蓋陽極于六,陰極于六,極則反矣,故七日來復也。无疾咎者,復之亨也。七日來復,復之期也。利有攸往,復之占也。大抵姤復之理,五月一陰生為姤,一陰生于內則陽氣浮而在外矣。至于十月坤,陰氣雖盛而陽氣未嘗息也,但在外耳,譬之妻雖為主,而夫未嘗亡,故十一月一陽生,曰剛反,反者言反而歸之于內也。十一月一陽生而復,一陽生于內則陰氣浮而在外矣。至于四月乾,陽氣雖盛而陰氣未嘗息也,但在外耳,譬之夫雖為主,而妻未嘗亡,故五月一陰復生,天地雖分陰陽,止是一氣,不過一內一外而已。一內一外即一升一沉,一盛一衰,一代一謝也。消息盈虛,循環無端,所以言剝言復。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以卦德卦體釋卦辭而贊之。剛反對剛長,反者,言剝之剛窮上反下而為復也。長者,言復之剛自下進上,歴臨泰而至于乾也。以其既去而來反也,故亨。以其既反而長也,故利有攸往。剛反,言方復之初。剛長,言已復之後。行亦動也,言下體雖震動,然上體乃坤順,以順而動,所以出入往來,无疾无咎。天行者,陰陽消息,天運之自然也,故反復其道,七日來復。陽剛用事,君子道長,所以利有攸往。見天地之心者,天地無心,生之不息者,乃其心也。剝落之時,天地之心,幾于滅息矣。今一陽來復,可見天地生物之心,無一息之間斷也。一陽之復在人心,則惻隱羞惡辭讓是非,性善之端也,故六爻以復善為義。此孔子贊辭言天地間無物可見天地之心,惟此一陽初復,萬物未生,見天地之心,若是三陽發生萬物之後,則天地之心盡散在萬物,不能見矣。天地之心動後方見,聖人之心應事接物方見。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先王者,古之先王,后者今之時王。一陽初復,萬物將發生之時,當上下安靜,以養微陽。商旅不行者,下之安靜也。后不省方者,上之安靜也。人身亦然,月令齋戒,掩身是也。以卦體論,陰爻貫魚,商旅之象。陽爻橫亘于下,閉關之象。陽君不居五而居初,潛居深宮,不省方之象。以卦象論,震為大塗,中開大路,旅之象。坤為眾,商旅之象。震綜艮,艮止不行之象。闔戶為坤,閉關之象。坤為方,方之象。 複卦初九 初九:不遠復,无祗悔,元吉。 不遠者,失之不遠也。祗者,適所以之辭。適者往也,至也。人有過失,必至徴色發聲而後悔悟,此則困心衡慮者也。惟自此心而失之,又自此心而知之;自此心而知之,又自此心而改之,此則不遠,即復不至于悔者也。 初九一陽初生于下,復之主也。居于事初,其失不遠,故有不遠能復于善,無至于悔之象,大善而吉之道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為學之道無他,惟知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復則人欲去而天理還*,修身之要,何以加此。 *「還」原文誤作「遠」,據慈恩本改訂。 複卦六二 六二:休復,吉。 休者,休而有容也。人之有善,若已有之者也,以其才位皆柔,又變悅體,所以能下其初之賢而復。 六二柔順中正,近于初九,見初九之復,而能下之,故有休復之象,吉之道也,故其占如此也。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復初爻本碩果不食,窮上反下,其核又生仁,所以取此仁字,復禮為仁。初陽復,即復于仁也,故曰以下仁。 複卦六三 六三:頻復,厲无咎。 頻者數也,三居兩卦之間,一復既盡,一復又來,有頻之象,與頻巽同。頻復者,頻失而頻復也。厲者人心之危也。无咎者,能改過也。不遠之復者,顏子也。頻復則日月一至,諸子也。 六三以陰居陽,不中不正,又處動極,復之不固,故有頻失頻復之象。然當復之時,既失而能知其復,較之迷復者遠矣。故當頻失之時,雖免危厲,而至于復,則无咎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頻復而又頻失,雖不免于厲,然能改過,是能補過矣,揆之于義,故无咎。 複卦六四 六四:中行獨復。 中行者,在中行也。五陰而四居其中,中之象也。凡卦三四皆可言中,益卦三四,皆言中行是也。此爻變震,應爻亦震,震為足,行之象也。獨復者,不從其類而從陽也,故孔子以從道象之。 六四柔而得正,在群陰之中,而獨能下應于陽剛,故有中行獨復之象。曰獨復,則與休者等矣,蓋二比而四應也。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初之《象》曰以修身也,二曰仁,四曰道,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與道皆修身之事。二比而近,故曰仁。四應而遠,故曰道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MustVIP]

65d03d37082639b

地雷复卦 地位:少阴|人位:老阴|天位:老阴|错卦:天风姤|综卦:山地剥|交互卦:坤为地

(明)来知德撰《周易集注》繁体版卷五上经:第二十四卦_复卦:地雷复卦(震下坤上)

復者,來復也。自五月一陰生後,陽一向在外,至十月變坤,今冬至復來反還于內,所以名復也。《序卦》「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所以次剝。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先言出而後言入者,程子言:語順是也。出者剛長也,入者剛反也,疾者遽迫也。言出而剛長之時,自一陽至五陽,以漸而長,是出之時未嘗遽迫也。入而剛反之時,五月一陰生,九月之剝,猶有一陽,至十月陽變,十一月陽反,以漸而反,是入之時,未嘗遽迫也。朋者,陰牽連于前,朋之象也。故豫卦損卦益卦泰卦咸卦,皆因中爻三陽三陰牽連,皆得稱朋也。自外而之內曰來,言陰自六爻之二爻,雖成朋黨而來,然當陽復之時,陽氣上行,以漸而長,亦無咎病也。復之得亨者以此。道猶言路,言剛反而復之道路也。七日來復者,自姤而遯否觀剝坤復,凡七也,即七日得之意。蓋陽極于六,陰極于六,極則反矣,故七日來復也。无疾咎者,復之亨也。七日來復,復之期也。利有攸往,復之占也。大抵姤復之理,五月一陰生為姤,一陰生于內則陽氣浮而在外矣。至于十月坤,陰氣雖盛而陽氣未嘗息也,但在外耳,譬之妻雖為主,而夫未嘗亡,故十一月一陽生,曰剛反,反者言反而歸之于內也。十一月一陽生而復,一陽生于內則陰氣浮而在外矣。至于四月乾,陽氣雖盛而陰氣未嘗息也,但在外耳,譬之夫雖為主,而妻未嘗亡,故五月一陰復生,天地雖分陰陽,止是一氣,不過一內一外而已。一內一外即一升一沉,一盛一衰,一代一謝也。消息盈虛,循環無端,所以言剝言復。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以卦德卦體釋卦辭而贊之。剛反對剛長,反者,言剝之剛窮上反下而為復也。長者,言復之剛自下進上,歴臨泰而至于乾也。以其既去而來反也,故亨。以其既反而長也,故利有攸往。剛反,言方復之初。剛長,言已復之後。行亦動也,言下體雖震動,然上體乃坤順,以順而動,所以出入往來,无疾无咎。天行者,陰陽消息,天運之自然也,故反復其道,七日來復。陽剛用事,君子道長,所以利有攸往。見天地之心者,天地無心,生之不息者,乃其心也。剝落之時,天地之心,幾于滅息矣。今一陽來復,可見天地生物之心,無一息之間斷也。一陽之復在人心,則惻隱羞惡辭讓是非,性善之端也,故六爻以復善為義。此孔子贊辭言天地間無物可見天地之心,惟此一陽初復,萬物未生,見天地之心,若是三陽發生萬物之後,則天地之心盡散在萬物,不能見矣。天地之心動後方見,聖人之心應事接物方見。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先王者,古之先王,后者今之時王。一陽初復,萬物將發生之時,當上下安靜,以養微陽。商旅不行者,下之安靜也。后不省方者,上之安靜也。人身亦然,月令齋戒,掩身是也。以卦體論,陰爻貫魚,商旅之象。陽爻橫亘于下,閉關之象。陽君不居五而居初,潛居深宮,不省方之象。以卦象論,震為大塗,中開大路,旅之象。坤為眾,商旅之象。震綜艮,艮止不行之象。闔戶為坤,閉關之象。坤為方,方之象。

複卦初九

初九:不遠復,无祗悔,元吉。

不遠者,失之不遠也。祗者,適所以之辭。適者往也,至也。人有過失,必至徴色發聲而後悔悟,此則困心衡慮者也。惟自此心而失之,又自此心而知之;自此心而知之,又自此心而改之,此則不遠,即復不至于悔者也。

初九一陽初生于下,復之主也。居于事初,其失不遠,故有不遠能復于善,無至于悔之象,大善而吉之道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為學之道無他,惟知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復則人欲去而天理還*,修身之要,何以加此。

*「還」原文誤作「遠」,據慈恩本改訂。

複卦六二

六二:休復,吉。

休者,休而有容也。人之有善,若已有之者也,以其才位皆柔,又變悅體,所以能下其初之賢而復。

六二柔順中正,近于初九,見初九之復,而能下之,故有休復之象,吉之道也,故其占如此也。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復初爻本碩果不食,窮上反下,其核又生仁,所以取此仁字,復禮為仁。初陽復,即復于仁也,故曰以下仁。

複卦六三

六三:頻復,厲无咎。

頻者數也,三居兩卦之間,一復既盡,一復又來,有頻之象,與頻巽同。頻復者,頻失而頻復也。厲者人心之危也。无咎者,能改過也。不遠之復者,顏子也。頻復則日月一至,諸子也。

六三以陰居陽,不中不正,又處動極,復之不固,故有頻失頻復之象。然當復之時,既失而能知其復,較之迷復者遠矣。故當頻失之時,雖免危厲,而至于復,則无咎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頻復而又頻失,雖不免于厲,然能改過,是能補過矣,揆之于義,故无咎。

複卦六四

六四:中行獨復。

中行者,在中行也。五陰而四居其中,中之象也。凡卦三四皆可言中,益卦三四,皆言中行是也。此爻變震,應爻亦震,震為足,行之象也。獨復者,不從其類而從陽也,故孔子以從道象之。

六四柔而得正,在群陰之中,而獨能下應于陽剛,故有中行獨復之象。曰獨復,則與休者等矣,蓋二比而四應也。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初之《象》曰以修身也,二曰仁,四曰道,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與道皆修身之事。二比而近,故曰仁。四應而遠,故曰道。小象之精極矣。

複卦六五

六五:敦復,无悔。

敦者厚也,有一毫人欲之雜,非復。有一毫人欲之間,非復。敦復者,信道之篤,執道之堅,不以久暫而或變者也。不遠復者,善心之萌。敦復者,善行之固。无悔者,反身而誠也。敦臨敦復,皆因坤土。

六五以中德居尊位,當復之時,故有敦厚其復之象。如是則心與理一,無可悔之事矣,故占者无悔。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考者成也,言有中德,自我而成其敦復也,不由于人之意。初乃復之主,二以下仁而成休復,四以從道而成獨復,皆有資于初,以成其復。惟五以中德而自成,不資于初,故曰自。无祗悔者,入德之事。无悔者,成德之事,故曰考。

複卦上六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坤為迷,迷之象也。迷復者,迷其復而不知復也。坤本先迷,今居其極,則迷之甚矣。以者與也,並及之意。因師敗而並及其君,有傾危之憂也。坤為眾,師之象也。變艮,大象離,離為戈兵,眾人以戈兵而震動,行師之象也。國者坤之象也,詳見謙卦。十者,土數成于十也。不克征者,不能雪其恥也。災眚者凶也。用師以下則災眚之甚,又凶之大者也。復卦何以言行師?以其敵陽也。剝復相綜,陽初復,陰極盛,正龍戰于野之時,曰終有大敗者,陽上進,知其終之時,必至于夬之无號也。

上六陰柔居復之終,故有迷復之象,占者得此,凶可知矣。是以天災人眚,雜然並至。天下之事無一可為者,若行師,則喪師辱君,至于十年之久,猶不能雪其恥,其凶如此。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反君道者,反其五之君道也。六五有中德,敦復无悔,六居坤土之極,又無中順之德,所以反君道而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