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经网

(清)王心敬撰《丰川易说》卷首

(清)王心敬撰《豐川易說》卷首 鄠縣王心敬撰 通論 孔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此是易學底本。 學易可以無大過,這是孔子明得易之切于人身如此,此韋編之所以三絶而不能自已也。然即是而可以知四聖人繫易之本旨,亦並可識吾儒學易之要領。四聖人殷切闡易之旨,總是教人觀象惕心,讀易反身,得占决疑,時時寡過自新的意思,是義乃質幹,卦爻象數特借來作影子耳。讀易而但謂當求其義,不必留心影子,四聖人示象教人之旨,固無從看出。若徒泥象數而不求其義,却是昧四聖人示象教人本旨,而徒求影子矣。故必象義雙顯,然後表裏精粗,斯無偏舉。 易之體以道為體,易之用以道為用。故易之為道也,非真明乎道者不能神明,非真得于道者不能默成。而其為書,亦非真能見道者不能讀,不能註。易之為道,即動靜不失其時而光明之道。故易之體用,即道之體用,非有二也。學者欲明易之神化,當于道之精微求之,見道斯見易矣。若不知道之精微,正當于易之神化求之,見易自可見道耳。 易之為書,是四聖人教人趨吉避凶之道,而吉凶只關于動之善不善,趨避亦只在于為善去惡之一念,則是易乃四聖人勸善戒惡之書也。而却假隂陽消長之當不當以示象,即揲筮所得之卦與爻以辨吉凶,故曰神道設教耳,其實教不關乎神也。 易是道人事之書,隂陽消長只是借來作影子耳。故曰:易者,象也;象者,像也。于隂陽消長處看得不明,是影子不真。若徒泥隂陽消長的影子,而無得于切已的人事,亦屬捕風捉影虚見解,殊于易學本旨不應也。 四、聖人只因時中二字活潑潑現于目前,而難于發端,故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發明出時中二字的活象,使人因象通義,因義體行,神明默成,以崇德寡過耳。學易必明此義,然後不至飲食忘味。 此道察乎天地,而神明于四聖人之心,示象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中,發明于羲畫、文彖、周象、孔翼之内,則是易之上下二經、上下二繫,乃四聖人憲天明道之書,亦四聖人代天宣教之書。讀易者必心會身體,乃不負四聖人示教婆心。 置象言義,是為懸空;執象舍義,是為泥迹。象義雙顯,則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矣。 六十四卦是天地間隂陽消長、五行順逆的疏義。文王之彖是六十四卦的疏義。孔子之彖傳是文王彖繫的疏義。大象又是孔子總觀全象、學易寡過的疏義。周公小象是三百八十四爻的疏義。小象傳是孔子細翼爻象的疏義。至于文言,則所以發傳中未盡之義。繫辭二卷,又所以明作易之淵源,示象之本旨,卦爻之來歷,吉凶之緣由,讀易之道,用易之方,以極于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也。嗚呼,盡矣!尚何旁求後儒之註解為?但是按之經旨,不特文、周之詞旨深約,即孔子之十翼,亦尚有簡奥之處。初學豈易即便明了?其不能不資後儒之註疏者,亦勢之必至。然既有經文作底本,則亦只宜于其深約簡奥處,求切近疏解作入頭耳。正不必旁生枝節,穿鑿附會,欲求深遠,而反失易簡本旨也。故吾輩讀易,只宜奉孔子十翼為宗,反覆全經,以資印證。其有不明,然後求之前儒之註疏可耳。而讀前儒之註疏,又須先辨其能于孔子寡過之義,程子隨時變易從道之旨,克合與否。合則是能知易旨之書,不合即非能知易旨之書。舍其不知易旨之言,而印以能知易旨之言,縱于易之象數文辭不能盡知,而大旨不差,即可神明默成,作一羲、文、周、孔心許之人也。或曰:然則象數文辭可不必盡知乎?曰:非不宜盡知,乃不能盡知耳。蓋當曰:三聖人于中間偶有會心處,容參以目前之物象,一時之方言時語,兼更世之遠,竹簡漆書,容有遺訛。今觀古今本之互有異同,可以知後世之于前經,必不能一字不差也。舍明白簡易可以實用之旨歸,既成寶山空回,而苦求諸必不能盡知之字句,又成夸父逐日,故不必耳。 惡而思遷,怠而思奮,肆而知歛,歛而思純,得意不矜,失意不懾。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善學易者也。 觀易逐卦逐爻皆有一恰好天則,示象明占,文、周、孔三聖人精義入神亦至矣。而卦卦爻爻無一非指示人以利用安身正道,則三聖人之義盡仁至抑又至也。學易者無論神明默成,足以從道寡過,即能體會得三聖人一點心精亦自足。心體精明同乎日月,心量弘厚同于天地,而所謂觀天之道、法天之行者在是矣。 易象稽實待虚,一象宜作千象萬象會,一占宜作千占萬占用。而自占一法,則視乎神明其德,盡性至命耳。讀易莫實于觀象,莫妙于自占。讀易不知自占,失四聖人易教之本旨矣。 易義懸空而象則實,易象至實而占仍虚。以占宜通變取義,不容拘象而自占,尤宜神明默成也。 六十四卦中元、亨、利、貞、大吉、无咎、悔亡之辭,原以情善位當,履中處正而得,已寓示教之旨。而文、周二聖人又于其中往往申以戒義,孔子之翼又必極意推明,即此可見三聖人之用心,亦可見大易設教之微旨。 讀易凖以孔子之十翼,則見得易道潔静精微,真可神明其德以寡過。舍此而眩于後儒之意見,縱窮天盡地,只資口頭談說耳。于易旨毫不得用,于易教亦毫无得力。 觀文、周、孔子之彖、象、十翼,卦卦是教人寡過,爻爻是教人寡過,可見讀易必能通得此旨。乃云窮經知要,讀易知得卦爻之象原有義象,而不可盡執物象、事象以求,則看象便活,不至索諸互變錯綜之隱深穿鑿,而易象可通。又若知得即占之吉凶亦是設象,則象義雙融,象占同歸,亦不至有執象、執義、拘象、執占之病,而自占之道可通,即大易設教之旨可通。 觀易之為字,從日從月,可見這易原是貞明之體,原是變動之用。讀易者于貞明中悟得變動,即易道思過半矣。 看來繫首天尊地卑一章大旨,乃孔子首欲人知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與易道統于乾坤,而乾坤本自易簡之義,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售价:40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付费内容
售价:40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