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火革卦 地位:少阴|人位:老阳|天位:少阳|错卦:山水蒙|综卦:火风鼎|交互卦:天风姤
革卦:䷰【离下兑上】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已,音紀。天有十日,甲至戊為前五日,已至癸為後五日,已後庚,庚因已,故曰已日乃孚。卦未有言悔亡者,惟革言之。水火相息,胡氏曰:坎、離有相濟之義,兑、離曰革,圖、書七九易位之象】。
革上澤下火,坎水在火上,坎水陽,離火隂,一隂一陽不相射,則相濟。澤水在火上,澤水隂,離火隂,兩隂不相濟,非水滅火,即火涸水,則相息。此革象之一。二女同居,中上少下,序則不紊,但志不同行而為睽。少上中下,序則已紊,遂志不相得而為革。此革象之二。卦象五行,震東方木,蠱中爻雜震為甲日。兑西方金,巽中爻雜兑為庚日。坎離天地之中,戊巳十干之中,中土之位,土中之數。戊陽土陽主生,陽生子中,坎中一陽為戊,日上合震,是為陽生之,信之已至,故解曰草木甲坼。已隂土隂主成,隂生午中,離中一隂為已,日上合兑,是為隂成之,信之已至,故革曰已日乃孚。文明以說,文明主革,以說從革,以之用行,何革而不得其亨?何革而不得其貞?革所當革,何悔不亡?以天地言之,春夏為陽盡于離,秋冬為隂起于兑,此天地革而四時成之象。下離明德受命,上兑天人俱說,此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之象。天地之革以時,湯武之革以時,革之時所以為大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古者考天象,驗人時,皆以火為證。三月火出于辰,五月火中于午,七月火流于申,十月火伏于亥。歷宗通議:自古迄今六十六歷,上古莫詳于周髀,兩漢莫善于太初,六朝莫善于皇極,唐以大衍為善,五代以欽天為善,宋、元以來則惟授時為善也。其立法之異者,太初本于律,大衍本于易,授時本于晷。元郭守敬造授時歷,考知七政運行于天,進退自有常度,專以考測為主。晉杜預云:治歷者當順天以求合,非為合以驗天。楊敬仲曰:天道不可窮盡,可窮盡者非天道也。故歷當數變以求合其中。何承天曰:圜極常動,七曜運行,離合去來,雖有定勢,以新故相涉,自然有毫末之差。連日累歲,積微成著,是以虞書著欽若之典,周易明治歷之訓】。
天時之推遷變革,无不以火為候。火出于震,藏于兌,澤中有火,火藏澤中。寒當革暑,隂當革陽,時序變遷,革象歷日月躔次。君子以治歷明時,歷日月而迎送,推日月而定四時。一歲四時,一日十二時,就一日而治之明之。有賓有餞,有作有息,无一時之不明,統一歲而治之明之。春析夏因,秋夷冬隩,合四時而為明治。在已明以已治,在人明以人,時時治,時時明,此所以為君子之革。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象曰:鞏困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鞏,居竦切,韋束也,固也,从巩。馮氏曰:變革與皮革異】。
革以二中為主,二極其中,又極其順,在離謂之黄離,在革謂之黄牛。初與三即黄牛之革,初非革時,下无革位。初三合為牛革,初四合為巽繩,以固束黄牛為用,无使強陽得以用事,而中順得以成孚。鞏,用黄牛之革之象。初四皆君子,牛革无鞏于初,豹文安蔚于終。欲進而襄大人虎變之治,不可;欲進而成小人革面之化,不可。惟不為,然後可有為。不為,初之革義也。象故曰:不可以有為。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二以離柔居中,五以兑剛正應,成信著于二之中,是為已日而後庚,庚因于已,革其時矣。乃革之之象征,如伊之相湯,如呂之亮武,无征不吉,吉又何咎?二五正應而革行,如隂陽正配而偶成象,故明曰行有嘉。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離三爻皆主革,三以二已為有牛,初用鞏,三用征。離已以言革,以何為孚凶?兑三爻皆從革,五君上民,四君子上小人,三以上應為有民,雖不征,但有貞。已日而不革,何時為革厲?三必如何而有孚?三與上口相應為革言,三有革,上未從,故言。歷三爻而後說意流通,人无間言。革言三就之象,莫難孚者,民之多議之口。至于三就,文明直通為上說。已日乃孚,孚此是為革三之有孚。有三就之革言,而又无上之革面,无之象,故曰又何之。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三四時位皆處已之後,爻皆雜撰為巽,巽為進退,為不果,故三必革言三就而後有孚,四亦悔亡而後有孚。已日既孚,說以承五,出之納之,惟求至當。說以先上,因之革之,惟求至當。巽命改而兑說行,惟其所改而无不孚,吉象,故言信志。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乾五兼象龍虎,以乾重乾;革五單象虎,以兑撰。乾五兑秋,肅殺之體,撰乾于已日之上,冶鑄一過,神武不殺,合飛龍之德,造飛龍之位,首出以為天下主,大人虎變之象。虎變于上,風從于下,信在言前,不待以言占孚;信在命前,不待以改占孚,未占有孚之象。五二以已相孚,誠中形外,炳為南面中天大明之光華象,故曰其文炳。彖于蒙、比言筮,爻于革言占,是為易筮易占。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豹以勺,狼貪豹亷,有所程量而食。古詩:餓狼食不足,饑豹食有餘。面,向也,前也。背為違而去,面為向而來,象故明順以從君】。
革至上而成,故合言君子小人,无不從革之象。豹似虎圜文,虎有文而能神,豹有文而不能神,此虎豹之别。以四言,從五之變以為變,下孚二之已,上著五之文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