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23册•經部17•易类
(元末明初)赵采撰《周易程朱传义折》介绍
〖周易程朱传义折衷〗三十三卷。元末明初赵采撰。采字德亮,号隆斋,潼川(今四川三台县)人,其他不详。此书用注疏本,节录程颐《易传》、朱熹《本义》之说,再益增以语录诸书,列之于前,而名以己说附列于后,是谓“折衷”。所注仅上、下经,大盖因为程颐所传不及《系辞》以下,故采亦仍之。书前冠赵氏自序,认为有了康节邵雍推明伏羲,文王之卦画,象数之学遂得以显著;有了伊川程颐推衍孔子之意,而卦画之理遂明。武夷朱熹作《本义》,厘正上、下经十翼,才始还其旧作;邵雍发挥先天之说,虽然其本义专主卜筮,但在于门人问答中又认为《易》中先儒旧说皆不可废弃,但互体、飞伏、纳甲之类却未及深索。故赵氏认为,当时学者览读《周易》,应当由邵、程、朱三先生之说溯而上之,此即为其撰书的宗旨。所以,其书虽然以宋学为宗,但却能兼及象数变互,颇存古义,并不圃于门户之见,源流不同而排斥他说。唯其割裂《周易》本义,而附于朱子《本义》,尚显失当,但此举自胡广修《周易大全》始,赵氏仅是因袭。宋末元初,学者们对程、朱学派的纷争时有调和之意,赵氏此书,也意本于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周易》之学只有广集众家之说,取长补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能逐渐于原旨吻合。由此而论,此书的学术价值颇高,同时,它亦代表了元人治《易》的又一种方法。有《四库全书》本。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