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经网

(清)牛钮撰《御製日讲易经解义•卷十五》繫辭上傳第七至第十二章

欽定四庫全書 日講易經解義卷十六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此一章是贊易道之至,見聖人德業與天地參,無非易理之所悉備也。 孔子意曰:易之理,其至極而無以加矣乎!何以言之?夫天下德之崇,業之廣,至於聖人極矣。而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者,用易之理也。蓋易中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莫非至理。聖人以之窮理而崇其德,則得之於心者,知識日進於高明,其知崇也。以之循理而廣其業,則體之於身者,踐履日就於篤實,其禮卑也。夫言乎崇者,莫如天,而聖人之知之崇,則效乎天,心之神明,獨超萬物之上,而物莫與並焉。以此觀德,何如其崇也!言乎卑者,莫如地,而聖人之禮之卑,則法乎地,身之體備,不涉一毫之虛,而纖悉弗遺焉。以此觀業,何如其廣也!德崇如天,業廣如地,以天地同此易之理也。試觀,天設位於上,地設位於下,乾健坤順,二氣運行,而其間陰變陽化,如日月寒暑之類,往來不窮,日行乎其中矣。聖人知崇而日上,禮卑而日下,則其易知簡能,本成之性,存而又存,純於不已,而其間率由自然之道,裁制合宜之義,千變萬化,皆由此出,是存存之成性,乃道義之門矣。是聖人德崇業廣,與天地為一者也,而無非體易以得之。易之理,豈不為至矣乎。 按:言德曰知崇,即所謂尊德性,致廣大,極高明之事也;言業曰禮卑,即所謂道問學,盡精微,道中庸之事也。而德之崇,至於發育萬物,峻極於天;業之廣,備乎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此即堯舜之德業,如天之無不幬,如地之無不載者也。聖人用易之極功,斷在此矣。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此一章是言卦爻之用,而此四節,先言聖人設卦生爻,立象繫辭,有以盡天下之變化。用易者所當擬議而法行之也。 孔子意曰:伏羲畫卦,有卦之象。象也者,所以像天下之賾也。惟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紛繁雜亂,莫可紀極,而各有其形容物宜。於將畫卦時,彷彿其形容。其為純陰純陽者何似?其為雜陰雜陽者何似?擬諸心目間,於是畫卦,以曲肖其物宜。如純陽之物,宜於三奇以象天;純陰之物,宜於三偶以象地。雜陰雜陽之物,如雷風山澤之類,各有所宜以象之,是故謂之象也。周公繫爻,有爻之辭。爻也者,所以效天下之動也。惟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變化云為,莫可拘泥,而各有其會通典禮。於是觀於會聚之中,必有可通之理,以行其典常禮法,為萬世準。於六爻之動,有循典禮而行者,繫辭焉以斷其吉;有背典禮而行者,繫辭焉以斷其凶。一一效而示之,是故謂之爻也。夫象,言天下之至賾,若可厭惡矣。然一陰一陽,理所必有,不可惡也。爻言天下之至動,若可紊亂矣。然一物一則,理所不渝,不可亂也。聖人立象繫爻如此,用易者所不可須臾離也。是以君子將有言也,必觀象玩辭,觀變玩占,擬之象爻而後言焉。將有動也,必觀象玩辭,觀變玩占,議之象爻而後動焉。擬之議之,而言有語默危孫,動有進退存亡,執兩用中1,時措皆宜,以成人事之變化,與天為一矣。孔子言象爻之為用如此,下引七爻,乃其例也。可見易象至賾,而有至一者存;易爻至動,而有至常者存。所謂「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帝王心法,亦不外乎此也。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此一節釋中孚九二爻義。言擬議此爻之辭,當知言行之貴於誠也。中孚九二之爻辭云:「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孔子釋之若曰:鶴鳴子和,我爵爾靡者,誠信感通之理也。而感通莫大於言行,君子居其室在隱密之中,而出其言善,當乎天理,合乎人心,則在千里之外,此感彼通,必且從其善而應之,況其邇者,善之所先及,有不應乎?居其室在隱密之中,而出其言不善,悖乎天理,拂乎人心,則在千里之外,雖令不從,必且舍其不善而違之,況其邇者,不善之所先及,有不違乎?言如此,行可知矣。毋謂一言可忽也,言者心之聲,天下皆屬耳焉。方自身出,即已加乎民而不可返矣。毋謂一行可忽也,行者心之迹,天下皆屬目焉。方自邇發,即已見乎遠而不可掩矣。言行之在君子,猶戸之運有樞,矢之發有機。樞運而戸必開,機發而矢必遠。言行如樞機之發,善則人應而榮,不善則人違而辱。乃榮辱所由感召之主也。不但此也,人與天地同此理,同此氣。言行而善,則和氣足以召天地之祥;言行不善,則乖氣足以召天地之殃。君子之所以動天地者,亦由此也,可不戒懼謹獨而慎之乎?君子擬議此爻,當謹其言行之發矣。 按:宋景三言而熒惑退舍,太戊脩德而祥桑立枯。言行動天地,實理感召然也。人君端拱深宮,一話一言,一事一為,皆與四海相關,與天地相贊,不可不慎。惟在擇善立誠,以端其本,而後發號施令,頒條布政,皆主善以為常,則萬姓咸仰。大哉王言,亦見一哉王心,莫不是訓是行,近天子之光矣。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此一節釋同人九五爻義,言擬議此爻之辭,當求同於心也。 同人九五之爻辭云:「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孔子釋之若曰:同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售价:40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付费内容
售价:40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