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
【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清)王心敬撰《豐川易說•卷一》
鄠縣王心敬撰
上經
乾卦:䷀【乾下乾上】
文王演易,變夏、商易序,而獨首乎乾,何也?曰:萬物生於天地,而乾尤乘坤而為天地萬物之祖氣。无天地則萬物不能自生,无乾即坤之孤隂亦不能獨生。易,生生之道也,故首乾也。
乾:元亨利貞,【乾,渠焉反】。
文王之彖乾,以元亨利貞,何也?曰:乾於二氣為陽德,而重乾更為純陽,是上天於穆不己之命,而自具剛健中正、純粹精之至德者也。乾原統貫七德以為體,故非七德統貫,不足盡其蘊;而七德自具四善以為用,故非四善兼該,不足盡其占也。然曰乾元亨利貞,則文王使人知體乾之德者,斯能善乾之用,獲乾之吉,而占者從可知矣。後倣此。
初九,潛龍勿用【潛,捷言,反】。
周公之象乾以龍,何也?曰:乾不可象而象之天,天亦難象而象之龍。若曰秉陽之精,具陽之變,而飛潛惕躍,神化不測者,龍也。故不言乾,不言天,並不言陽,而象之以龍也。
周公之象乾初九,以潛龍而占取勿用,何也?曰:初九為地下始生之一陽,故為象,取地下蟄藏之潛龍也。微陽在下,尚未能有出地之用,故戒潛龍值初,亦未可冒昧思用也。然曰潛龍勿用,則凡體乾者,遇此時,居此位,皆當推此象而得其意,以免躁動之咎,斯為當耳,而占者亦從可知矣。餘爻倣此。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見龍之見,賢遍反。卦内見龍,並同】。
周公之象,乾九二以見龍在田,而占取利見大人,何也?曰九二為出地之二陽,故象取在田之見龍也。陽出地則必品物流形,龍在田則必行雲沛雨,行雲沛雨者,見龍之所以利見萬物,亦萬物之所以利見見龍,見龍在田者,大人之所以利見當世,亦當世之所以利見大人,故占取利見大人也。然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則凡體乾者,德已成乎見龍,但當勉於謹信閑存,而無急於利見之心,斯為元亨利貞。即凡為大人者,知世有在田之見龍,即當抜茅連茹,以為王國之光,斯為元亨利貞也。不然,處士而係情干進,大臣而不知明揚,皆所謂亢龍之悔,失九二正中之旨矣。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周公之象乾九三,以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而占以厲无咎,何也?曰:中二爻人位,君子之象也。九三下乾終而上乾交,乾乾終日,夕惕若之象也。九陽質,三陽位,上下重乾,承乘皆剛,故占有厲象也。純剛處此,乾乾惕若,有雖厲无咎之象也。然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則亦可見乾惕者,人生自免咎戾之道。世之履危蹈險,不知自勉,而輒怨境遇之險阻者,舉自暴自棄之借口耳。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躍,羊灼反】。
周公之象乾九四,以或躍在淵,而占以无咎,何也?曰:居下卦之上,而升乎天位,惟龍能之。不言龍者,蒙上之文也。近乎五,有躍象也。尚在上乾之下,故象淵。又有與初相應之義,故象在淵也。下上之間,有審於進退,逹可而行之義,故占為或躍而審於出,或在而未忘處,无咎之象也。然曰或躍在淵,无咎,則知鋭於進取而不知度時,泥於隱退而不知行義,皆自取咎戾之道矣。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周公之象乾九五,以飛龍在天,而占為利見大人,何也?曰:五天位,故九五在天之飛龍象也。五居天位,具天德以臨天下,故占有九五大人利見天下之象,亦有天下利見九五大人之象也。然九二曰利見大人,九五亦曰利見大人,九二曰見龍,九五日飛龍,則其所以飛之天者,即其所以修之田,而九五之王道利見,皆九二之天德利見耳。不然者,五之飛龍便近亢龍,咎且不免,尚何利見之與有?
上九,亢龍有悔,【亢,苦浪反】。
周公之象乾上九,以亢龍而占為有悔,何也?曰:陽,亢也,而又踞乎諸陽之上,天位之表,亢之象也。亢龍則有首而失乎天則矣,故又有悔之象,而占為有悔也。然曰亢龍有悔,則可知龍本无悔,而悔生於亢。亢龍惟不能潛見躍飛之時宜,故並異於羣龍之利見无咎;而羣龍若不能自安潛見躍飛之天則,則亦同於有悔之亢龍。君子進退出處,立身行已,顧可忘朝乾夕惕之功,昧孔子知幾存義之訓乎?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百九十二陽爻不發用九之例,而於乾獨發之,且獨明其為見羣龍无首而吉,何也?曰:乾卦為六十四卦之首,乾九即百九十二用九之首,發用九之旨於乾,乃所以例百九十二陽爻也。羣龍有利見无咎之吉者,為其无首也;上九以亢龍而悔者,為其有首也。蓋用九即是用此乾剛,悔所易招,而更不以柔道濟之,凶且立至,何獨有悔乎?故又戒於用九,以能見得羣龍无首而吉也。然觀於逐爻用九之道,无非貴於因時為用,而至此又總明用九之道吉於見羣龍无首,則易道乃教人隨時用中之道,亦從可知矣。甚矣,聖人之憂患天下後世至深也!
羣龍以不見其首為天則,故用九以見羣龍无首為吉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彖,吐亂反;施,始䜴反。卦内皆同】。
孔子傳彖之元亨利貞出於文王所言之外,何也?曰:文王之彖繫原括孔子之義,孔子之傳彖只以申明文王之旨也。且使文王即先孔子而再演,亦當不異孔子之說,又使孔子即繼此而更衍,亦終不能出文王原旨之外也。今試思文王不言元之資物統天,而元之資物統天曾能出於文王繫元之旨乎?文王不言亨之行施形物,而亨之行施形物能出於文王繫亨之旨乎?其實文王原括孔子之意以立言,而孔子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