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经网

(南宋)杨万里撰《诚斋易传》繁体版[卷十七]繫辭上傳4:易與天地準&8230;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體。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此章言聖人作易之道本乎天地,而天地之道本乎陰陽。聖人用易之道,顯乎天地人物之間,而藏乎一性之內也。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何謂也?曰:易之未作也,法天地之道,以為易之道,故曰準。準之言法也,如太玄準易之準也。易之既作也,還以易之道而理天地之道,故曰綸。綸之言經理也,如君子以經綸之綸也。彌之言滿也,經理之而該徧也。惟其準則乎天地,故能徧經乎天地,非以易而理天地也,以天地理天地也。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何謂也?曰:此聖人觀天地陰陽顯晦之理,而得天地幽明之事也。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何謂也?曰:此聖人觀天地陰陽消息之理,而得人物生死之解也。 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何謂也?曰:此聖人觀天地陰陽聚散之理,而得鬼神造化之用也。何也?天文願矣,所以運是文者則不可知,地理顯矣,所以具是理者則不可測,謂其幽也。文可觀,理可察也,謂其明也。孰運乎是,孰具乎是也。然則聖人何以知幽明之故也,以陰陽之顯晦而知之也。陽靜而晦則明者幽,陰動而顯則幽者明,故曰聖人之觀天地陰陽顯晦之理,而得天地幽明之事也。生,好物也,孰知其所以生?死,惡物也,孰知其所以死?然則聖人何以知死生之說也?以陰陽之消息而知之也。氣始而息,息者,生之徒;氣終而消,消者,死之徒。物有有始而不反其終者乎?原其初,知其反,不足怪也。春必反秋,晝必反夜,旅必反家,生必反死,死者物之復也。故曰聖人觀天地陰陽消息之理,而得人物生死之解也。至于鬼神也者,无聲无臭,何為而有狀?狀且无也,何為而有情?聖人又何以知其情狀也?以陰陽之聚散而知之也。陰陽至精之氣,聚而有形之謂物,散而无形之謂魂。傳曰:心之精爽魂魄,記曰:魂氣歸於天,物者具是形者也,魂者使是形者也。魂止則物存,魂游則物亡,游者止之變也,亡者存之變也。觀其聚散,則鬼神之情狀可知矣。然則鬼神之狀何如也?記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體物而不可遺,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孔子曰:祭神如神在,此其狀也。鬼神之情何如也?易曰:與鬼神合其吉凶,又曰:鬼神害盈而福謙,此其情也。故曰聖人觀天地陰陽聚散之理,而得鬼神造化之用也。夫惟聖人觀於天文,察於地理,原始而反其終,見物而知其變,知其如是而為幽明之故。如是而為死生之說,如是而為鬼神之情狀,舉是道而書之於易,則易之道即天地之道也。故曰聖人作易之道本乎天地。夫惟聖人作易之道即天地之道,則易與天地相似,而不違乎天地矣。由是舉而措之天地之間,孰能出乎易之外哉?是故萬物眾矣。易之知可以周而徧之也,天下廣矣,易之道可以濟而利之也。用易於一身,可以樂天知命而不憂;用易於眾民,可以安土敦仁而能愛;用易於天地,可以範模運量天地之化;用易於萬物,可以致曲成就萬物之生;用易於幽明,可以通達陰陽晝夜之運皆不得遁吾易之道矣。然知足以周萬物,過之則為鑿;道足以濟天下,過之則為兼愛。惟易之道則不過,旁達博及之道,流焉則為失其本。惟易之道則不流,明天理者樂於內,知天命者輕其外。內樂而外輕,此顏子所以樂而不憂者,用易於一身之功也。民情安土,我則因其安而无拂,民情欲生,我則厚其生而不薄,安民而厚生。此孔子所以答問仁以愛人者,用易於雜民之旨也。妙莫妙乎天地之化,聖人能範之模之而運其化;大莫大乎天地之化,聖人能圍之量之而測其化,然範圍而過焉,必入於玄虛。惟聖人則不過,何也?用易而已。至不一者,萬物之生,至不齊者,萬物之情。將欲成物,未必致曲,不能致曲,安能不遺?惟聖人則不遺,何也?用易而已。至於天地之運,日往月來而為夜,月往日來而為晝,孰能測其所以然哉?聖人乃能通而知之者。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晝夜者,一日之屈信也;寒暑者,一歲之屈信也;死生者,一世之屈信也;古今者,萬世之屈信也。聖人何以通而知之?用易而已。夫眾而萬物,廣而天下,近而一身,遠而眾民,大而天地,運而晝夜,惟易之為用,隨用而為應,此易之神所以无方,而易之用所以无體也。无方則不可指,无體則不可執,故曰聖人用易之道顯乎天地人物之間。然易之道,何道也?天地而已矣。天地之道,何道也?一陰一陽而已矣。陰陽未分,謂之太極,太極既分,謂之陰陽。其為天地之道一也,舍陰陽以求太極者,无太極;舍太極以求天地者,无天地。天地可一息而无陰陽乎?陰陽可一息而不動靜乎?故曰天地之道本乎陰陽。夫陰陽之為道安在哉?在乎生物而已。生物者善也,所以生物者道也。故繼道謂之善,然善在天下,有其善者,在人之性。故道者善之父,性者道之宅,然有之而能成之者,聖人也。自非聖人,有有之而得其一二者,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是也。有有之而不自覺者,百姓日用而不知是也。此君子之道所以知之者鮮也。故曰用易之道,藏乎一性之內,然則孟子言性善,有自來矣。荀之惡,楊之混,奚自哉?噫!大哉易乎,至哉易乎!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售价:29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付费内容
售价:29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