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经网

赵庚白《直方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乾】九五 飞(1)龙(2)在(3)天(4),利(5)见(6)大人(7)。 【译】九五 舞龙者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有利于看到君主。 注释: (1)“飞”凌空,高。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幕之上。”(2)“龙”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坤·上六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3)“在”介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处所、时间、范围或事物存在的位置,有时表示与事物的性质、状态有关的方面。《尚书·洛诰》:“在十有二月,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4)“天”本义:人的头顶。《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5)“利”有利于。《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6)“见”看见,看到。《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7)“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王公:天子与诸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乾】九五 象曰 飞龙在天,大人造(1)也。 【译】象 “舞龙者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是君主前来造访。 注释: (1)“造”本义:到,往某地去。《周礼·司门》:“凡四方之宾客造焉。”【乾】九五 文言曰:飞龙在天,上(1)治(2)也。【译】文言“舞龙者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这是君主治理得好天下太平。注释: (1)“上”君主;皇帝。《国语•齐语》:“于子之乡,有不慈于父母……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韦昭注:“上,君长也。”(2)“治”治理得好,安定太平。《管子·宙合》:“桀纣以乱亡,汤武以治昌。”【乾】九五 文言又曰:飞龙在天,乃(1)位(2)乎(3)天(4)德(5)。 【译】文言 舞龙者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这个站立在面前的是他们的依靠对象具有仁爱之心。 注释: (1)“乃”此,这个。《晏子春秋》:“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2)“位”立,站立。《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3)“乎”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论语·雍也》:“于从政乎何有?”(4)“天”依靠对象;赖以生存、不可或缺之事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5)“德”善行;仁爱;仁政。《尚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乾】九五 文言又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译】文言“舞龙者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有利于看到君主。”怎么分析判断这句话呢?老师说:“声音相同就会互相应和,气息相同就会彼此寻求。水会流向低洼潮湿的地方,火会趋向干燥的区域;人与人亲密往来都是顺从有雄才大略的人,平民百姓的愿望是顺从威武勇猛的人。帝王站起身来就会引来众人观看。自己是天子身边的人会亲近君王,自己是属地的人会亲近大臣。法则是各自顺从自己认为好的。 此段文言篇幅较长以下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1)谓(2)也?子曰:“同(3)声(4)相(5)应(6),同气(7)相求(8)。 【译文】“舞龙者将龙高高地举过头顶,有利于看到君主。”怎么分析判断这句话呢?老师说:“声音相同就会互相应和,气息相同就会彼此寻求。 注释: (1)“何”副词。怎么,哪里。《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2)“谓”以为;认为(对某一事物经分析思考后所作的判断。)。《尚书·泰誓中》:“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3)“同”相同,一样。《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4)“声”声音,《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5)“相”互相。《孙子·势》:“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6)“应”应和。《淮南子·原道训》:“不为先唱,感而应之。”(7)“气”气息。《汉书·苏武传》:“{苏}武气绝,半日复息。”(8)“求”寻求。《孟子·梁惠王下》:“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原文】水流湿(1),火就(2)燥(3)。云(4)从(5)龙(6),风(7)从虎(8)。 【译文】水会流向低洼潮湿的地方,火会趋向干燥的区域;人与人亲密往来都是顺从有雄才大略的人,平民百姓的愿望是顺从威武勇猛的人。 注释: (1)“湿”低下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2)“就”归于,趋向。《国语·齐语》:“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3)“燥”干燥。《汉书·丙吉传》:“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4)“云”亲密往来。《康熙字典》又狎昵往復也。《诗经·小雅》昏姻孔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不邻矣,其谁云之。”(狎昵:亲密。)(5)“从”听从;顺从。《庄子·大宗师》:“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6)“龙”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7)“风”风俗,民情(人民的心向、愿望。)。《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天子省风以作乐。”(8)“虎”比喻威武勇猛。《诗经·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原文】圣人(1)作(2)而万(3)物(4)睹(5)。本(6)乎(7)天(8)者亲(9)上(10),本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售价:33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付费内容
售价:33 积分

登录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