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需卦 地位:老阳|人位:少阴|天位:少阳|错卦:火地晋|综卦:天水讼|交互卦:火泽睽
【周易上经】第5卦-需卦䷄水天需卦(乾下坎上)-(宋)趙汝楳撰《周易輯聞•卷一下》
於卦變為坎,重乾於爻變為二隂。爻卦䷠六二與上九、初六與九四互易,而變上卦之兩隂為險以陷陽,**其首也。故諸爻之情皆繫於四,以去之遠近為險易之象。卦之險本欲陷陽,爻之險反為陽所廹,于郊、于沙、于泥,三陽雖需而浸進,隂遂出穴以辟,入穴以伏,終不能陷陽也。
【原文】需卦䷄象传:
【原文】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坎為水,乾為天。坎在乾上,故為雲,以象其氣之升也。天穹窿而无上,雲豈能上於天哉?天虚而地實,上下兩間,中无間隔。甫離於地,其虛處即為天。蒼蒼在上者,虛之積也。雲行太虚,故曰雲上於天。龍亦飛於太虚,而曰在天,其義同此。雲初上天,少需乃成雨,需之象也。人必身安志樂,乃可需待。若四體不調,志念憂忿,豈能少忍須臾?故飲食以養身,宴樂以養志,所以需時,非曰饕餮縱佚也。
【原文】需卦䷄卦辞: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乾陽欲進,坎險為陷,少需乃可,故卦名需。
孚者,交胥信也。春秋公羊傳曰:夷伯者,季氏之孚也。乾雖為坎所限,然坎之陽本乾之中爻,九五與乾陽交信,故曰有孚。卦辭未有言光者,乾晦於下,能少需而行,則晦者光而亨也。貞吉,言九五居正,非與乾苟信者,故吉也。以乾之健行得其正,所以利涉大川。大川,坎之象。
【原文】需卦䷄彖传: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乾言健,坤言順,明八卦之德。需言須,師言衆,詁諸卦之義。需猶須也,何以需?險在前也。坎為險,乾為剛健,此釋卦變。爻之未變,䷠二隂在後,三陽在前,及其既變,二隂為險,在三陽之前,此釋爻變。需與蹇皆險在前,而行與止異。蹇之下卦,一陽雖剛而不健,涉險則必陷,故以止為知。需之下卦,三陽聯進,既剛而健,非**一隂之所能陷,不能陷則不困窮矣。不困窮者,謂止於少需,非困於險而遂窮也。言險者指隂爻,陽實而隂虛,虛則為險。言陷者指陽爻,一陽陷於二隂之中,故云陷。九五位乎天位,正中握權,與三陽同德,故二隂愈不能為陽之害。大川雖險,不往則已,往必有功,而需者亨矣。
【原文】需卦䷄初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恆,无咎。
郊邑之外,喻初為卦外之象。利,宜也。恒,久也。
為險者,**也。需者,下三陽也。初在外,最遠於險。若恃其初陽之銳氣,不能需時,輕動冒進,則陷於險而有咎。唯不忽其遠,能久需之,咎乃可免。
【原文】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无咎,未失常也。
險在四而身居外,需而不行,不犯險難,此言初之位。聖人以未失釋利用恒者,初去險最遠,故其需稍久。能如是者,需時之常也。需于郊為未失,致寇則失之矣。
【原文】需卦䷄九二: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沙近於水,有漸近**之象。終者,需之亨也。
二漸近,未與險接,止為言語之險。曰小有言者,近而未深也。始雖與四有言,終而與五有孚,則吉矣。見險不行,難何由濟?然行則浸近於險,故聖人各因其時位,立象以開警之。
【原文】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大司徒註:下平曰衍,蓋水濱之象。所以然者,二在中也。故雖小有言,能以吉終。中之可貴如此。
【原文】需卦䷄九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水涯之泥善陷,切近於險之象。致寇,猶環人致師,致其來也。四欲陷我,有寇之象。
險居其所,自初視之,本遠也。我進而即之,猶寇本遠我,我實致彼耳。三廹於險,居位則然,非致寇者。而聖人垂致寇之訓,蓋欲人遠險如初,戒人即險如三也。回視初之不犯難,則致寇誠可戒矣。
【原文】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險,陷災也。三與四有内外卦之分,故曰災在外,謂廹于險而幸未入也。解六三亦致寇至,解有吝而需无凶者,解之險在身,需之險在外也。險雖在外,位偶廹之,唯敬謹乃可不敗。敬謹非懦怯辟却之謂,蓋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我既不敗,寇斯敗矣。不敗者,需之亨也。知此義者,可以帥師臨敵。
【原文】需卦䷄**:
**:需于血,出自穴。
血,坎之象,隂之傷也。穴,隂地,隂之所宅也,出為陽所廹之象。
三陽剛健,進不可禦,一隂敗而傷矣。**穴處,冀以陷陽,乃反為陽所迫,自穴而出,以辟陽也。三陽需侣而進,其功如此。
【原文】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出穴者,順陽而聽命,雖傷而不至於凶。
【原文】需卦䷄九五: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酒食,坎之象。飲水飯,疏養之嗇也。飲酒食肉,養之備也。亨,乾之需者,九五也。五大亨以養,聖賢以樂。需道之亨,鹿鳴、湛露、鳬鷖、既醉諸詩,足以觀九五之心。貞吉,正則吉也。正則无流連之樂,荒亡之行。
【原文】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九五居中且正,雖酒食而得吉也。此聖人釋二五之凡例。
【原文】需卦䷄上六: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上六皆隂,居隂皆有穴之象。入穴者,即出穴之隂。不速者,隂不速陽。三人者,下三陽之象。來者,主隂為言,隂主而陽賓,隂止而陽進,故亦為來,不可拘自外而内之例。
四之出辟陽而逃,上之入畏陽而伏,隂為擭阱,決不速陽之來,而三陽彚征,來居其位,隂已上窮,欲逃无所,唯有入穴而伏耳。入穴敬陽也,隂能敬陽,始雖逋竄,終乃獲吉,吉者得安於穴也。小人不敢抗君子,能盡敬以事君子者,君子亦姑容之。易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