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MustVIP]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此章言聖人繫易之辭,本乎爻象之剛柔,以明天地之道德;又言聖人用易之意,體乎天地之道德,以為聖人之仁義也。
八卦未畫,萬象在天下,八卦既畫,萬象在易,故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卦之未重,象備而爻未備,卦之既重,爻始備矣,故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乾者剛之粹,坤者柔之粹,剛柔未相推移也,何變之有?及乾之初爻一推移焉,則變而為巽,坤之初爻一推移焉,則變而為震,故曰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乾之初九,未可以動者也,故聖人繫之爻辭則曰:潛龍勿用,象辭則曰:陽在下也,命之以勿動也;乾之九二,可以動者也,故聖人繫之爻辭則曰:見龍在田,象辭則曰:德施普也,命之以動也。故曰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可以動而動焉,吉之所從生也;未可以動而動焉,凶悔吝之所從生也。故曰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然眾人所以召吉凶者三,而聖人之所以處吉凶者一,曰本、曰時、曰變,此三者,所以召吉凶者也。吉凶何從而來哉?本乎爻之剛柔而已。此之謂吉凶之本,故曰剛柔者,立本者也。在彼者有可否,在我者有靜作,此之謂吉凶之時。時未可見,故初九之剛變通而趣乎潛,不潛則凶;時可以見,故九二之柔變通而趣乎見,惟見則吉。此之謂吉凶之變,故曰變通者,趣時者也。聖人有一道以處吉凶者,何道也?曰:貞而已。貞者,何也?一於正而已。惟天下之一正,為能勝天下之萬變,非吾求勝於彼也,彼自不能入也。故貴為天子,不能樂堯舜之憂,以正勝吉也;在陳畏匡,不能憂仲尼之樂,以正勝凶也。夫天地之道,唯貞為能觀,日月之道,唯貞為能明,而況區區天下之羣動乎?故曰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蓋正者,天地之道也,非聖人之私器也。此所謂言聖人繫易之辭,本乎爻象之剛柔,以明天地之道也。然則孰為天地之德乎?一言以蔽之,曰生而已。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乾道變化,各正性命,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此乾之所以示人以易者生也,其易確然也。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此坤之所以示人以簡者生也,其簡隤然也。確然者,確乎不可拔也;隤然者,隤乎其至也。三百八十四爻,其一百九十二之陽,皆乾爻也,其一百九十二之陰,皆坤爻也。陰陽之爻非它,皆效法天地生物之德而已。故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至於六十四卦之象,非它也,皆形像天地生物之德而已。爻象一動,則其外者見而為吉凶,其變者見而為功業,聖人之情,欲天下之人,避凶而趨吉,以各成其功業而已,故繫之以辭以命之焉。故曰聖人之情見乎辭。聖人所以愛天下之生,亦如天地愛萬物之生也。故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此所謂言聖人係易之辭,本乎爻象之剛柔,以明天地之德也。雖然,明天地之道德者在爻象,得天地之道德者不在爻象而在聖人;得天地之道德者在聖人,施天地之道德者不在聖人而在至尊之位。有斯道也,有斯德也,而位斯位也,天下之人所以喜之貴之,而目之曰大寶也。然得位之難又未若守位之難,何以守之?曰:仁而已。何以為仁?曰:財而已。雖有仁心仁聞,而天下不被其仁恩之澤者,奪民之財為己之財而已。故鹿臺聚而商亡,鹿臺散而周王,財散則民聚,此仁之實也。然仁不孤立,必有義焉。何謂義?教民理財,義也;謹以出入*,亦義也;禁民為非,亦義也。此所謂言聖人用易之意,體乎天地之道德,以為聖人之仁義也。然則易之為道,爻象云乎哉?繫辭云乎哉?
*註:《學易記》作「謹己出令」。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此一章至「蓋取諸夬」,言易之未作,聖人取諸天地人物以作易;易之既作,聖人復取諸易以制器也。
昔者易之未作,非无易也,有易而散在天地人物之間也。然則其有也,孰得之?其散也,孰聚之?得之於心而聚之於易者,其惟包羲氏與?是故犧者易中之高曾也,文者易中之祖也,孔者易中之父也。易在天地,其理具,其名隱,至包犧畫之而名始立。易在包犧,其名立,其道微,至文王重之,仲尼繫焉,而道始章。然則包犧氏之畫,孰示之也?天示之也。天以何而示之?在天有象,在地有法,在人有一身之靈,在物有鳥獸之文,有萬物之宜。若為雷、為風,觀象於天,而得之也;若為山、為澤,觀法於地而得之也;若左股、右肱,取諸身也;若鶴嗚、鴻漸,取諸物也。八卦既畫,幽而神明之德,顯而萬物之情,皆具見於易,而不得遁矣。故曰易之未作,聖人取諸天地人物以作易,昔者厥初生民,何以相生相養,以至於千萬世而不息不滅也。人非物不生,物非器不獲,聖人將欲制器以獲物,假某範於何人也。措某器於何施也。取諸易而足矣,自網罟至於書契,皆其大略也。聖人制器,何以取諸易也?仲尼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制器者尚其象是也。是故網罟之象生於離[64离卦图],六爻縱橫錯綜,而網罟之象備矣。故曰:易之既作,聖人復取易以制器。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教民肉食自包犧始,教民粒食自神農始。耒耜,取諾益者[64震下巽上]。郭子儀曰:震、巽,二木之象,而其彖曰:木道乃行。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韓氏曰:嗑,合也,設法以合物也。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所謂衣裳,即所謂古人之象,五色作服者是也。蓋始於黃帝,備於堯舜。韓氏曰:衣裳以辨貴賤,乾尊坤卑。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郭氏曰:渙,木上而水下,故其彖曰「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震下兌上)隨之上卦,牛二角之象,下卦,反觀之馬四足之象,又上六云拘係之,乃從維之絡首穿鼻之象。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韓氏曰:取其備豫。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小過,艮下震上,上動而下止,此杵動而臼止之象也。耒耜,耕稼之始,杵臼,脫粟之始。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兌下離上)睽之上九曰「先張之弧」,謂下卦初為弧,二為弦,而相附也。又曰「後說之弧」,謂上卦之弦,不附於四之弧也。三與五,皆二矢象也。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乾下震上)大壯上二陰,其上六,覆者之象也,其六五,椽桷之象也。其下四陽,柱之象也。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大過(巽下兌上)中四爻實而長者,棺上下左右像*也,其兩爻缺而短者,棺之前後像也。巽,入也,兌,說也。夫見狐狸食之以為戚,則見棺槨入藏以為說矣。非生者說其死者也,以死者入藏為慰也。
*註:原文作「價」,有誤。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夬,乾下而兌上,乾為天、為首;兌為口舌。昔吳人問蜀使曰:天有口乎?曰:有。帝謂文王是也。此雖一時應敵之言,未多為无理也。書契者,其代天之口舌乎?故曰取諸夬。楊雄曰:天常為帝王之筆舌,史曰:斗為天之喉舌,吾亦曰:書契為天之口舌。嗚乎!鴻荒之世,民之初生,非若今日之備器用,便起居,具服食也。自斯人之饑而未知佃漁也,聖人於是乎作網罟;自斯人之肉食而未知粒食也,聖人於是乎作耒耜。自斯人之食貨或有餘、或不足之偏匱也,聖人於是乎作市易;自斯人之塞而衣皮,未知織紝之製也,聖人於是乎作衣裳;自斯人之出入厄於川隔而道斷也,聖人於是乎作舟楫;自斯人之疲於負擔而憚*於遠塗也,聖人於是乎作輪轡;自斯人之虞於寇攘而懈於守禦也,聖人於是乎作門柝;自斯人之知有耕耨而未知舂揄也,聖人於是乎作杵臼;自斯人之无爪牙以自衛而憂於搏噬也,聖人於處乎作弧矢;自斯人之穴處而病於溼蟄也,聖人於是乎作宮室;自斯人之死而戚於虆梩之掩也,聖人於處乎作棺槨;自斯人之窮於結繩而相欺无籍也,聖人於是乎作書契。然非聖人之私智也,取諸十三卦之象而後成,亦非一聖人之能為也,歷乎五聖人而後備。蓋斯人生生之道,若此其難,而聖人所以生生斯人者若此其勞也。故韓愈曰:如古之无聖人,人之類滅久矣。又曰:今吾與汝,安居而暇食,優游以生死,與禽獸異者,寧可不知其所自邪?
*註:「憚」《學易記》作「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