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经网

儒家经典《近思录》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一部著作,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从浙江到福建与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于是精选622条,辑成《近思录》,共分14卷。“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四子著作又为学习《六经》的阶梯,以正“厌卑近而骛高远”之失。卷一:道体 卷九:治法卷二:为学 卷十:政事卷三:致知 卷十一:教学卷四:存养 卷十二:警戒卷五:克己 卷十三:异端卷六:家道 卷十四:圣贤卷七:出处 朱熹后序卷八:治体 吕祖谦,后序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种[/erphpdown]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儒家经典《近思录》,第1张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一部著作,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从浙江到福建与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于是精选622条,辑成《近思录》,共分14卷。“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四子著作又为学习《六经》的阶梯,以正“厌卑近而骛高远”之失。

卷一:道体 卷九:治法
卷二:为学 卷十:政事
卷三:致知 卷十一:教学
卷四:存养 卷十二:警戒
卷五:克己 卷十三:异端
卷六:家道 卷十四:圣贤
卷七:出处 朱熹后序
卷八:治体 吕祖谦,后序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种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付费内容
隐藏内容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一部著作,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从浙江到福建与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于是精选622条,辑成《近思录》,共分14卷。“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四子著作又为学习《六经》的阶梯,以正“厌卑近而骛高远”之失。卷一:道体 卷九:治法卷二:为学 卷十:政事卷三:致知 卷十一:教学卷四:存养 卷十二:警戒卷五:克己 卷十三:异端卷六:家道 卷十四:圣贤卷七:出处 朱熹后序卷八:治体 吕祖谦,后序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种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开通VIP查阅

[MustVIP]

近思录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一部著作,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故此书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

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从浙江到福建与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于是精选622条,辑成《近思录》,共分14卷。“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四子著作又为学习《六经》的阶梯,以正“厌卑近而骛高远”之失。

卷一:道体 卷九:治法
卷二:为学 卷十:政事
卷三:致知 卷十一:教学
卷四:存养 卷十二:警戒
卷五:克己 卷十三:异端
卷六:家道 卷十四:圣贤
卷七:出处 朱熹后序
卷八:治体 吕祖谦,后序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