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风升卦 地位:少阳|人位:少阴|天位:老阴|错卦:天雷无妄|综卦:泽地箤|交互卦:雷泽归妹
【周易下经】第46卦-升卦䷭地风升卦(巽下坤上)-(宋)王宗傳撰《童溪易傳•卷二十一》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夫天下之事,有所謂日進而不窮者,蓋亦順夫理而已矣。夫苟於理而未順,未有能日進而不窮者,此易之所以有升,而卦德則曰元亨也。夫升之所以元亨者,以坤居巽上而言之,則曰柔以時升;合巽與坤而言之,則曰巽而順;指九二之於六五而言之,則曰剛中而應。此其所以元亨也。夫柔之為物,非能強進者也,自非務順乎理,安能升乎?其曰柔以時升云者,時之在天也,積百刻而成日,積日而成月,積月而成時,積時而成歲。初若甚微,終則甚著;初若甚近,終則甚遠。柔之能升也,蓋亦如此而已矣。何也?與時俱升故也,故曰柔以時升。坤順也,巽亦順也,下巽而上順,其曰巽而順,則亦无適而不用其順也。以此為升,非順乎天理矣乎?以九居二,剛而中者也,上應六五,柔中之君,故曰剛中而應。夫當升之時,雖曰以柔而升也,然猶之木也,其能自下而升諸上者,苟其中之不剛,則亦委靡而已矣。此又柔之不可无剛也。故以九二之剛中,而上應六五之柔中,内有所主,而外有所應,以此為升,是亦順乎理者也。合是三者以言升,此升之所以元亨也。故曰: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此又申言大亨之效,有所戒,有所勉,而使君子之必知所升也。夫升之所以大亨也如此,則用此道以見大人,又何憂其不升也。故二之與五,剛柔得中,君臣相應,何慶如之。夫苟或憂其不升,而遽已焉,則安能大亨矣乎。其曰勿恤云者,戒之也。南,明方也。升之所謂大亨者,蓋亦捨晦而趨明之謂也。故以南征為吉,而曰志行也。夫君子之志,亦志於明而已矣。不志於明,又安能大亨者也。其曰南征云者,又勉之也。夫聖人之彖升也,既言其所以大亨如此,又有所戒,又有所勉,為君子者,可不務乎。然則人臣之進君,學者之進學,臨事而從長,皆然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天下之物,由微以至著,自下而之上者,地中之生木也。何也?順使然也。蓋坤順也,巽亦順也。以順生順,故坤地之中生巽之木,始於毫末,終於尋丈者,以順故也。此升之象然也。德之在君子,亦猶木之於地也。何也?君子之性順也,而德出於性,亦順物也。以順生順,故其積也不已,則始於小善,終於為聖為賢,其高且大孰禦焉?孟子曰:孩提之童,无不知愛其親。及其長也,无不知敬其兄。夫愛親,仁也;敬長,義也。君子之仁,始於愛親而已。及其以愛親之仁,積之而至於无所不愛,則仁滿天下矣。君子之義,始於敬兄而已。及其以敬兄之義,積之而至於无所不敬,則義滿天下矣。夫由愛親而至於无所不愛,由敬兄而至於无所不敬者,非順德不能也。吾故曰:天下之事,亦有所謂日進而不窮者,蓋亦順乎理而已矣。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令志也。
升,以柔升者也。然初六以柔巽之才,居升之初,非有剛明之援,與之同升,則亦未易升也。惟初也,以柔巽欲升之志,上承九二剛明之賢,故九二亦以其同體也,而與之合志以同升焉,故曰允升允信也。夫九二方且信我,而與我合志以同升焉,則其為吉也,孰大於此?蓋謂之大吉,則當升之初,上下相信而不相疑,由此而升,則功業可以被天下矣。所謂吉之大者,實基於此故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彖曰:剛中而應,謂二之於五也。當柔升之時,卦惟二剛,而九二剛而中,又巽體也,故无過剛之失,而足以上應柔中之主,故曰孚乃利用禴,无咎,謂二五剛柔之得中,而君臣之相應故也。夫君臣之志患不相孚,苟孚也,則雖簡薄可用也,何也?无事於文飾故也。故以用禴為利,謂以誠敬為主也。如是當柔升之時,庸詎以過剛為咎乎?河南曰:自古以剛強之臣事柔弱之君,又當升之時,非誠意於交,其能免咎乎?夫九二能以誠意上通於君,亦豈為臣之道无咎而已乎?道合而志行,則其利澤可以被於天下,此九二之孚所以有喜也。萃以上萃下者也,故六二引吉无咎,而復以孚乃用禴繼之。升以下升上者也,故九二曰孚乃利用禴,而復以无咎繼之。此雖升者萃之反,而九者六之反也,而以誠敬上通乎五,則亦一也。
九三:升虛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夫當柔升之時,而九三之升也,乃獨以剛過之才升焉,如涉无人之墟,故有升虚邑之象。夫其升也,如升虚邑然,又何疑沮之有哉?
龔深甫有曰:李元量、耿希道皆以此爻為湯、武之升,而以六五為舜、禹之升。蓋**王用亨于岐山,既為文王之升矣,則以此爻為湯、武,六五為舜、禹故也。今輒依之。
李元量博士曰:初與二,臣之升也。過乎二,則非純臣之象。是以九三之升,惟湯、武足以當之。方夏之未,商之季,法度廢矣,禮樂墮矣,故國雖大,謂之邑。其曰虚,又若无人耳。
**: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以柔順之德,居謙虛之位,順之至也。昔者文王有君民之大德,又有事君之小心,故自處謙順,而其德則升,其道則亨。故**之升,有王用亨于岐山之象,蓋謂文王嘗用此至順之道,而亨于岐山矣。以是為亨,則吉于亨矣,其誰咎之乎?乃若後世之權臣強諸侯,不知王者有至順之事,而包藏禍心,至於攘奪僭竊者,難免乎萬世之咎矣,況欲吉得乎?
李博士曰:孔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為深切著明也。蓋謂示後世已然之事,其功過於空言,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