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卦(地泽临卦)【坤宫二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兑下:错艮综巽|先天:东南|后天:西方|天位:太阴|人位:太阴|地位:太阳】
【周易上经】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兑下坤上)-(宋)胡瑗撰《周易口義•卷四》
【原文】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義》曰:按序卦云:有事而後能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聖賢之人興立事業,必自小以至于大,故臨所以次于蠱也。然謂之臨者,居上臨下之義也。此卦之體,二陽漸進,是聖賢興起,君子之道得行,有才德以臨于天下也。元亨利貞者,天地之四德也。夫聖賢興起,必有四德之備,如春之生,夏之長,秋之成,冬之固,使天下无一物不被其澤,无一民不受其賜,迺可以臨于人也。
至于八月有凶者,八月即周之八月,今之六月,斗建未之時,二隂生也。臨卦二陽生,即周之二月,今之十二月,斗建丑之時也。此言聖賢興起,君子道長,而至于八月有凶者,蓋聖人之㴱戒也。言二陽始進,進而不已,不顧隂氣之侵逼,至于入月二隂之生,則其卦爲遯,以至爲否,隂氣漸進,陽氣必消也。猶君子乘時得位,以臨于人,若不能㴱思極慮,以防其失,使小人得乘隙而進,則至于侵害矣。故當此之時,居其安不忘其危,在其治不忘其亂,則可以久臨于天下,而无有危亂也。
【原文】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義》曰:浸,漸也。言所以爲臨者,二陽始生,其德漸進,猶君子得其時,遇其君,以漸而進于位,興立事業,以臨于天下也,故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者,上坤為順,下兑爲悦也。言剛浸而長,是聖賢之人臨于天下,有至尊之勢,至嚴之威也。其勢至尊,其威至嚴,則卑賤之俗,疏遠之民,其情曷以通,而其恩曷以下哉?是必有仁義之化,以悦順于民心,使天下无不被其澤,无不受其賜,彼皆悦然以順于上也。剛中而應者,此謂九二以剛明之德,而處下卦之中也。凡臨人之道,必須下其身,先于臣民,以交接于下,則下之志皆得上通也。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者,夫聖賢在上,既能悦而順人,以剛明之德先于臣民,故能行元亨利貞之四德,以撫育萬民,生成萬物,此乃天之道也。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者,此言二陽漸進,至于八月,二隂浸長,則陽道不久而消剝矣。亦如君子之待其時,不顧小人之進,使其少得勢,則必侵害君子,君子之道不久而漸退矣。然不曰七月者,蓋其一隂始生,小人之勢尚弱,未能爲害。至于八月,二隂既長,則小人之道漸盛,而其黨漸熾,故有侵害之事也。聖人至此言之,所以㴱戒萬世,居安思危之意也。
【原文】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義》曰:夫臨者,居上以臨下也。至高,天也;至下,地也。今不云天臨,而曰澤上有地臨者,蓋地之勢最附近于澤,而澤又依著于地,是臨之象也。君子法此之象,汲汲然惟恐一物之不被其澤,故夜以思之,晝以行之,焦心極慮,施其教化,以臨于民,而无有窮已也。又能寛容保安之,而无有疆畔也。然則爲君子者,不能思其教化,則不可臨于民者,一也;能教而不能寛容之,則不可以臨民者,二也;能容而不能保安之,則不可以臨民者,三也。須三者之道兼備,而又有元亨利貞之四德,夫然後可以臨于民也。
【原文】初九:咸臨,貞吉。
【原文】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義》曰:咸,感也。夫剛者必有至尊之勢、至嚴之威以臨于人。今初九以剛明之才居一卦之下,是聖賢之人下其身以先于臣民者也。夫既下其身以先之,則天下之民莫不感悦而從矣,故曰咸臨。既能下其身先于人,人皆從之,則得其正而獲吉也。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者。且聖賢之人非苟欲柔邪佞媚以取悦于天下之人,蓋上之臨下,以仁義之化行己之道,興天下之利耳。今初九以剛明之才處衆隂之下,是其志本行于正也。
【原文】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原文】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義》曰:九二亦以剛明之才,居下卦之中,下其身以先于臣民者也。是以天下之人,莫不感悦而歸之,故曰咸臨也。
吉,无不利者,初九雖能使人感悦而從之,然未得其中,故但得貞吉而已。九二以剛明之德,處下卦之中,則所爲无過與不及,皆得中道。而又居衆隂之下,能下其身以接于民,則獲其吉而无所不利矣。
《象》曰:未順命也者,此未字當爲羨文。夫九二有剛明之德,以臨于人,天下皆感悦而歸之,无有不順其命者也。而經文言未順命,豈天下率歸而有未順命者乎?蓋易經傳之久,其間不能无脱誤,故此未字當爲羨文也。
【原文】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原文】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義》曰:甘者,柔邪佞媚之道也。六三不中不正,又居兑之極,是過于柔佞也。爲上者以此不正之行、悦媚之道而臨于人,故謂之甘臨。夫以不正之行、佞媚之道以苟且取譽于民,雖苟得頃刻之悦、一時之譽,然于天下之事終无所利矣。故在書曰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者是也。
《象》曰:既憂之,无咎者,言六三若能以己之不正而反自思省以憂其危,知甘佞爲非而變從于正道,則可以免咎悔也。
【原文】**:至臨,无咎。
【原文】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義》曰:**所履得正,下應于初九剛明之援以臨于人,能至于臨下之道而得无咎也。蓋上之臨下必得其正道,若一失于正而入于邪,則下之從也若影響之效,固不可以无正也。是以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苟不正其身,雖令不從,是上之臨下必由于正也。今**以隂居隂,是履得其正,以此臨下則下无不從,是至于爲臨之道而獲其无咎也。
《象》曰:至臨无咎,位
完整内容需VIP查看或开通VIP查阅
付费内容
请登录 或 注册购买
这里是自定义内容,请在【用户中心配置 - 销售配置 - 普通付费内容 - 未登录提示】修改